仲尼见景公景公欲封之晏子以为不可第一
仲尼之齐,见景公,景公说之,欲封之以尔稽,以告晏子。晏子对曰:“不可。彼浩裾自顺,不可以教下;好乐缓于民,不可使亲治;立命而建事,不可守职;厚葬破民贫国,久丧道哀费日,不可使子民;行之难者在内,而传者无其外,故异于服,勉于容,不可以道众而驯百姓。自大贤之灭,周室之卑也,威仪加多,而民行滋薄;声乐繁充,而世德滋衰。今孔丘盛声乐以侈世,饰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趋翔之节以观众,博学不可以仪世,劳思不可以补民,兼寿不能殚其教,当年不能究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愚其民。其道也,不可以示世;其教也,不可以导民。今欲封之,以移齐国之俗,非所以导众存民也?。”公曰:“善。”于是厚其礼而留其封,敬见不问其道,仲尼乃行。

晏子见景公,景公很高兴,想封给他一块地,以告诉他。晏子回答说:“不行!他的衣服宽大飘逸,不便于教导下属;喜欢音乐,但乐声舒缓,不能使百姓亲近治理;立命而设事,不能坚守职责;厚葬破民贫国,久丧伤哀费日,不能用来教育百姓;推行难行之事,在内,而传播之在外,所以与礼不合,勉于容色,不能引导民众,自大贤人的衰亡后,周室卑下,威仪加多,而民的行为却更加轻薄;声乐繁凑,而世德却更趋衰弱。现在孔丘盛倡声乐来侈丽世事,饰弦歌鼓舞聚众弟子,繁多的登降之礼、趋翔之节以观瞻,博学不可以仪范世间,劳思不可以补民,兼寿不能尽其教人之功,当年不能究其礼制,积财不能赡其乐事,繁饰邪术以营利世君,盛为声乐以淫愚其民。他的道义,不可以示世人;他的教化,不可以导民众。现在想要封赏他,来改变齐国的风俗,这不是用来导引民众存养百姓的方法吗?”景公说:“好。”于是增加礼仪,留他下来,敬见他而不问治道,于是仲尼离去。

赏析:

《晏子春秋》是中国古代一部记录春秋时期晏子言行的史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本篇选自《晏子春秋·外篇·第八》,讲述了晏子对封赏孔子的反对意见。

晏子在文中提出了对孔子的批评。他认为孔子的衣着过于宽松飘逸,不便教导下属,也不适合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同时,他也对孔子喜爱音乐、乐声舒缓等问题表示了不满。这些观点都体现了晏子对孔子行为的不满和质疑。

晏子强调了“不可以示世”和“不可以导民”的观点。他认为孔子的做法并不能真正引导民众走向正途,反而只会让他们陷入更深的困境。这反映出晏子对于孔子思想的担忧和警惕。

晏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主张应该增加礼仪,让孔子留在齐国接受尊重和礼遇,而不是强行封赏他。这一观点表明了晏子对于维护齐国稳定和繁荣的重视。

这篇《晏子春秋》展现了晏子对孔子的批判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担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