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第三
仲尼游齐,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
仲尼对曰:“臣闻晏子事三君而得顺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见也。”
仲尼出,景公以其言告晏子,晏子对曰:“不然!婴为三心,三君为一心故,三君皆欲其国之安,是以婴得顺也。婴闻之,是而非之,非而是之,犹非也。孔丘必据处此一心矣。”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第四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谤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这首诗是《晏子春秋·外篇·第八》中的一段,讲述了孔子和晏婴之间的一次对话。
诗句:
- 仲尼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第三
- 仲尼游齐,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
- 仲尼对曰:“臣闻晏子事三君而得顺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见也。”
- 仲尼出,景公以其言告晏子,晏子对曰:“不然!婴为三心,三君为一心故,三君皆欲其国之安,是以婴得顺也。婴闻之,是而非之,非而是之,犹非也。孔丘必据处此一心矣。”
-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第四
-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谤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译文:
- 孔子去见景公,景公说:“先生您为什么不去做我齐国的宰相呢?”
- 孔子游览齐国,见到景公。景公说:“先生为什么您不去辅佐我治理国家呢?”
- 孔子回答说:“我听说晏子侍奉了三位君主都能得到重用,他有三个心思,所以没有去见他。”
- 孔子离开齐国后,景公将此事告诉了晏子,晏子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因为我有三份心思,三位君主只有一份心思,所以三位君主都想让我的国家安定,因此我能受到重用。我听说,有意见的人被认为正确,被指责的人被认为错误,这就像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一样。孔子一定会这样坚持自己的看法。”
- 孔子再次到齐国去见景公,但并没有见到晏子。子贡说:“如果国君接见了您的下属而不是您本人,这可以吗?”孔子回答说:“我曾经听说过晏子侍奉了三位君主都能得到重用,我怀疑这个人。”
- 晏子听说了这些话后说:“我只是一个齐国的普通百姓,我不关注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不了解自己的过失在哪里,所以我无法自立。我听说,有人有幸得到赏识,有人可能遭受诋毁,这都是因为他的行为与别人相似。他的言论和行为相互呼应,他就跟随这些言论和行为。我听说,一个君子应该一心一意为国家服务;但是一个君子如果为三个君主服务的话,就是不顺从;如果他只为一个君主服务的话,就是不顺从。现在我还没有看到你的行为不符合你的名声,但是你的言论却让我感到困惑。我听说,君子在独立的时候不会感到羞耻,独自睡觉时也不会感到恐惧。孔子曾经砍掉树木、刻去自己的名字以示清高,他不因为贫穷而感到耻辱;在陈国和蔡国被困时,他并不觉得自己受委屈。就像那些不被人所理解的人一样——那些被世人视为无用之物的人,他们不会因为没有被人们所需要就认为自己有用;那些被世人认为是无用之人的人,他们也不会因为没有被人们所需要的机会就认为自己有所作为。现在我只是听到你的话而已,但是我却不知道你是否真正地感到困扰。起初我对儒家学者非常尊崇,现在我却对他们产生了怀疑。”
注释:
- 景公: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
- 孟子(仲尼):孔子的弟子,名轲,字子舆。
- 晏子:即晏婴,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
- 事三君而得顺焉:侍奉过三个君主都能得到他们的重用。
- 三心:有三种心思。
- 以一心事三君者:只专注于一件事并为三个君主服务的一个人。
- 独立不惭于影:独自一人站立时不会感到羞愧。
- 孔子拔树削迹:孔子曾在鲁国郊外的树林中行走时折断了一棵树并削去了树皮,以此表示他不再追求个人功名利禄。
- 穷陈蔡:指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困。
- 是非:判断正确和错误。
- 君子独立不惭于影:君子即使独自站立时也不会感到羞愧。
- 孔子拔树削迹:孔子曾因不满当时的政治环境而削去树皮以象征他不再追求个人的名利。
- 孔子拔树削迹:孔子曾因不满当时的政治环境而削去树皮以象征他不再追求个人的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