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归。今我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珪。”

乃卜三龟,一习吉。启籥见书,乃并是吉。公曰:“体!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兹攸俟,能念予一人。”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王翼日乃瘳。

【诗句】今文尚书 · 周书 · 金縢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译文】
在攻克纣的第二年,周武王患病,不能胜任公务。两位重臣说:“我们是不是为国王占卜一下病情呢?”周公说:“现在还不行,因为这是我先祖的灵柩。”于是周公正为自己立下功劳,建造了三个相同的土坛。在南方和北方分别建造了祭坛,周公亲自站在南边的祭坛上。他拿出玉璧和圭,然后向太王、王季和文王祷告。
【赏析】
这首诗是周武王时期发生的一个事件。当时周武王病了,他的两个大臣想要为他占卜是否能够康复,周公表示现在还不行。周武王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是他的子孙后代,所以周公不同意他们这么做。最后,周武王还是决定建造三个相同的土坛,并在南方和北方分别建造了一个祭坛。他在祭坛上摆放了玉璧和圭,向太王、王季和文王祷告。这个事件反映了周朝对祖先的尊重以及周公的智慧。同时,也体现了周武王对周公的信任以及对国家事务的处理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