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
“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
“出疆必载质,何也?”
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诗句
周霄问:“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说:“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
“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
“出疆必载质,何也?”
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译文
周霄问道: “古代的君子是选择做官吗?”
孟子回答说: “是的,做官。根据传书记载:‘孔子如果没有君王赏识,就会焦虑不安,出行时一定会携带礼物作为见面的礼物。’公明仪说:‘古人如果没有君王赏识,就会感到悲伤。’”
“如果三个月都没有君王赏识,那么感到悲伤,这不是很紧急吗?”
孟子回答: “士的失去职位和诸侯失去国家一样。按照礼节来说:‘诸侯耕作土地来帮助耕种,用来供给祭祀用的谷物;夫人纺织丝线,用以制作衣服。如果祭祀用的牺牲不能完成,谷物不能清洁,衣服准备不周全,就不敢用它来祭祀。只有没有田地的士人,也不会用它来祭祀。’如果因为牲口被杀、器皿破损、衣服不整而不能用来祭祀,就不敢用它来宴请宾客,这也不足以表达哀悼吧?”
“出使国外必须带着礼物,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 “做官就像农夫耕作一样,农夫难道为了外出会丢掉锄头吗?”
“晋王也是国家的官员,我从来没有听说做官会这么急切。做官这么急切,君子为什么难以做官呢?”
孟子回答: “男子出生就希望建立自己的家室,女子出生就希望拥有自己的家庭。这是人的共同愿望。如果不通过父母的同意、媒人的介绍去私通,偷偷地在墙缝里窥视、翻墙私会,那么父母和乡邻都会轻视他们。古人虽然没有不希望做官,但更厌恶的不是正派的途径去做官却去了。不是正派的途径去做官却去了,就好比钻洞窥视、翻墙私会之类的行为。”
注释
- 周霄问:“古之君子仕乎?”:提问者周霄询问古代的君子是否选择做官。
- 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孟子回答说,做官。据《论语》和《吕氏春秋》记载,孔子如果没有君王赏识,就会焦虑不安,出行时一定会携带礼物作为见面的礼物。公明仪说,古人如果没有君王赏识,就会感到悲伤。
- “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孔子因为没有君王赏识三个月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于要前去问候,孟子反问是否觉得这种迫切感很紧急?此处孟子用孔子的行为来说明做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孟子指出士人失去了职位和诸侯失去了国家的道理是一样的。《礼记》中记载,诸侯耕种土地来帮助耕种,用来供给祭祀用的谷物;夫人纺织丝线,用以制作衣服。如果祭祀用的牺牲不能完成,谷物不能清洁,衣服准备不周全,就不敢用它来祭祀。只有没有田地的士人,也不会用它来祭祀。牲杀、器皿、衣服不完备,也不敢用它来祭祀或宴饮,这也就不值得去哀悼了。
- 曰:“出疆必载质,何也?”:孟子询问出使国外必须要带着礼物的原因是什么?
- 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孟子解释说,做官就像农夫耕作一样,农夫难道为了外出会丢掉锄头吗?
- 曰:“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孟子进一步解释,晋国也是一个国家的官员,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做官会这么急切。如果做官这么急切,那么做官对于君子来说就变得困难了。
- 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孟子进一步解释,男人出生就希望得到配偶结婚,女人出生就希望得到家庭和婚姻生活。这是人的共同意愿。如果没有父母的允许和媒人的介绍私下交往、互相偷看、翻越墙壁在一起,那么就会受到父母和邻居们鄙视。古人虽然没有不希望做官,但更厌恶的不是正派的途径去做官却去了。不是正派的途径去做官却去了,就好比钻洞窥视、翻墙私会之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