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孟子说:“子路曾经担任季氏的家臣,他的德行不能改变,但是向百姓征收的赋税却比过去多出一倍。孔子曾说过:‘这不是我的弟子,只是让小子们鸣鼓而攻他吧!’由此看来,国君不去实行仁德政治,而让百姓去富裕起来的话,都是被孔夫子所抛弃的。更何况还要让他们去强争土地、拼死作战呢?争夺地盘去作战,使杀人遍野;争夺城池去作战,使杀人成群。这就是说率领着广大土地去养活人民,罪过是不可以赦免的。所以善于战争的人服重刑,连诸侯一起攻打的国家次一等,辟除草莱、占据大片土地的国家又次一等。”
注释: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求也:子路,姓公,名仲,字子路,卫国人。
季氏:春秋时著名的大夫,鲁国的权臣,三卿之一。
赋粟倍他日:增加一倍的粮食税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非我徒也:不是孔子门下的弟子。
小子:年轻的学生。
鸣鼓而攻之可也:用击鼓来攻击他们。
率土地而食人肉:率领着广大的土地去养活百姓,就像吃人一样残酷。
善战者:善于打仗的人。
服上刑:判处死刑。
连诸侯:联合其他诸侯国。
辟草莱:开辟荒地。
任土地:占有大片土地。
辟:同“辟”,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