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诗句翻译及赏析:

  1.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 注释: 淳于髡提出疑问:“男女之间授受物品时是否应该保持距离?这是符合礼仪的要求吗?”
  • 译文: 淳于髡质疑在男女之间互赠物品是否合乎礼节。
  1. 孟子曰:“礼也。”
  • 注释: 孟子回答:“这是符合礼节的。”
  • 译文: 因此,孟子认为“男女授受不亲”是合于礼仪的。
  1.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 注释: 接着,淳于髡问:“如果嫂子落水了,你会伸手去救吗?”
  • 译文: 这里,淳于髡通过具体场景来探讨礼的应用。
  1.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 注释: 接着孟子解释说:“如果嫂子落水不去救,那就像豺狼一样。**
  • 译文: 孟子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施以援手,就像是野兽一般的残忍。
  1.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 注释: 孟子进一步解释:“男女之间相互授受物品时保持距离是符合礼仪的;但在嫂子落水时伸出援手,则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的变通措施。”
  • 译文: 这说明,虽然有固定的礼节规定,但在特定紧急情况下需要灵活处理。
  1.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 注释: 淳于髡再次提问:“如果天下的人都陷入困境,你不去援助他们,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 译文: 这是对孟子为何在某些情形下选择不采取行动的疑问。
  1.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 注释: 孟子回答说:“当整个天下都陷入危机时,应当遵循正确的方法进行救助。而面对亲人落水的情形,则需要立刻伸出援手。你难道想要直接用手去救助整个世界吗?”
  • 译文: 孟子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在特殊情况下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孟子关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孟子强调在常规行为中要遵守礼制,而在特殊情况下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这反映了他对仁义和道德行为的深刻理解和实践指导。通过对淳于髡的提问和孟子的回答,诗中展现了孟子的辩证思考和对不同情境的道德判断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