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公孙丑问:“君子不教育孩子,为什么?”
孟子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条件。教育必须用正道;用正直的方法去教育却不行,就转而采用愤怒;转而采用愤怒,则反而使孩子变得邪恶。‘老师教我们使用正直的方法,但他自身并没有做到正直。’这样父子之间就会互相伤害,相互攻击。父子之间的互相攻击,是极坏的。古代人们交换儿子来教育,父子之间不去责求对方做善事。责求善行会导致疏远,疏远会带来最大的不祥。”
注释:
- 公孙丑(Gōng Sūn):人名,此处为孟子的学生或弟子。
- 君子:指有德行、有地位的人。
- 不教子:不对孩子进行教育。
- 何也?:为什么?
- 势不行也:形势不允许。
- 教者必以正:教育者必须用端正的方法。
- 以正不行:按照端正的方法去教育却不行。
- 继之以怒:接着采取愤怒的态度。
- 则反夷矣:这样反而会变得邪恶。
- 夫子教我以正:老师说要用端正的方法来教导我。
- 夫子未出于正也:老师自己也没有做到端正。
- 则是父子相夷也:这样就造成了父子之间相互攻击。
- 父与子:父亲和儿子。
- 相夷:互相攻击。
- 恶:坏,恶劣。
- 易子而教之:交换儿子来教育。
- 父子之间不责善:父亲和儿子之间不去要求对方做好事。
- 责善则离:责求善行会导致彼此疏远。
- 则不祥莫大焉:那是最不吉祥的事情了。
赏析:
这是一段关于教育方式的讨论。孟子在这里强调了教育应当遵循正确的方法,如果采用不当的教育方式,比如愤怒或者责难,那么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变得邪恶。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父子之间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攻击。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方法和方式,避免因为错误的教育方式而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