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注释】:

  • 子产:指春秋时期的郑国宰相子产,名侨,郑武公之子。
  • 郑国之政:指子产在担任郑国宰相期间处理的政务。
  • 乘舆:古代帝王和贵族出行时乘坐的车子。
  • 溱(zēn)与洧(wěi):均为河流名称,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 徒杠(gāng):临时搭建的简易桥梁或支撑物,用来方便渡河。
  • 辟(pì):动词,意为避开、绕开。
  • 焉得: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
  • 平:公平、公正地处理政务。
  • 人:指百姓。
  • 悦:使……高兴,使……满意。
  • 日:指一天的时间。
    赏析:
    《孟子·离娄下》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论。本篇主要讲述了子产在郑国担任宰相期间,如何运用智慧和能力来治理国家的故事。
    子产在任期间,非常注重民众的生活和需求,他不仅关注国家大事,更关心百姓的福祉。他深知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责任重大,因此时刻以百姓的利益为重。当他听说有人需要渡河时,他会亲自驾车前往,将百姓安全送到对岸。这种关爱百姓的行为,不仅赢得了百姓的感激之情,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君王的责任和担当。
    子产并非只是简单地满足百姓的需求,他还致力于改善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他担任宰相期间,郑国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不再因渡河而困扰。同时,他还修建了桥梁和道路,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交流。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孟子在评论这段历史时,强调了领导者应该具备的智慧和能力。他认为,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关注大局和国家的发展,更要关心民生和百姓的需求。只有真正把百姓放在心上,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也只有真正把国家治理好,才能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正是孟子所倡导的仁政精神的核心所在。
    本文通过对子产在郑国担任宰相期间治理国家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智者的形象和风范。同时,也反映了孟子对于领导者应有的品质和要求的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