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说:“人与人不同于禽兽的地方很少,普通人抛弃它,君子保留它。舜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了解人伦道德,以仁爱和正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不是用仁爱和正义来要求别人。”
注释:
-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尊奉为“亚圣”。
- 第八卷:孟子的八部著作,包括《梁惠王上》、《梁惠王中》、《梁惠王下》、《公孙丑上》、《公孙丑下》、《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下》、《离娄章句上》、《离娄章句下》。
- 离娄下:是《梁惠王上》之后的篇目,属于孟子的政治哲学探讨。
- 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意思是说,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非常稀少。
- 庶民去之:指的是普通人舍弃了这种区别。
- 君子存之:指君子仍然保留了这种区别。
-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指的是舜明了万事万物的道理,了解人伦道德。
- 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强调的是仁爱和正义的行为准则,而非仅仅要求别人做到仁爱和正义。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孟子关于人性和政治伦理的观点。孟子认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非常少的,而这些特征主要是通过教育、修养以及个人的实践而得以保持。他特别提到了舜的例子,指出舜能够明晓万事万物的道理,并且理解人伦道德,这表明舜是一个有智慧、有能力的人。同时,他强调了仁义行为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追求仁义。这反映出孟子认为真正的道德实践应该体现在个人的实际行动上,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口号或者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