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注释】:
-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其著作的汇编,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事迹。本诗选自《离娄下·第二十三节》,是孟子对人生选择的论述。
- 第八卷:指《孟子》一书的第八卷。
- 离娄下:指《孟子》一书的第八卷下篇,即孟子对各种问题的回答和讨论。
- 第二十三节:指《孟子》一书第八卷下的第二十三条。
- 可以取:表示可以选择接受或放弃某物,不涉及道德判断。
- 可以无取:同样表示可以选择接受或放弃某物,不涉及道德判断。
- 取伤廉:接受某物会损害个人的廉洁品质。
- 可以与:表示可以选择给予或拒绝给予,不涉及道德判断。
- 可以无与:同样表示可以选择给予或拒绝给予,不涉及道德判断。
- 与伤惠:给予某人财物会损害他的善良品质。
- 可以死:表示可以选择牺牲生命或放弃生命。
- 可以无死:同样表示可以选择牺牲生命或放弃生命。
- 死伤勇:牺牲生命会损害人的勇敢品质。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孟子对于人生态度的观点。他认为,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接受某物,而不是简单地做出道德上的选择。如果接受某物会损害个人的廉洁品质,或者给予某人财物会损害他的善良品质,那么就应该放弃这个选择。同样地,如果牺牲生命会损害人的勇敢品质,也应该放弃这个选择。总之,孟子强调了个人在选择时应该考虑自己的利益和品德,而不是盲目地遵循某种道德标准。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