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逄蒙向羿学习射箭,完全掌握了羿的技巧。他思考天下只有羿能够超越自己,因此杀死了羿。
孟子说:“这同样是羿的过错。公明仪说:‘他好像没有什么过错。’说‘似乎没有’,怎么可以说是没有过错?郑国派子濯孺子入侵卫国,卫国派遣庾公之斯追击他们。子濯孺子说:‘我今天生病,不能够拉弓,我要死了!’问他的仆人:‘追赶我的人是谁?’他的仆人说:‘是庾公之斯。’他说:‘我还活着。’他的仆人说:‘庾公之斯是卫国的一位擅长射箭的人,夫子说‘我还活着’,是什么意思呢?’他说:‘庾公之斯向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从我这里学来。尹公之他是一个端正的人,他结交的朋友必定也是端正的吧。’庾公之斯到来后,说:‘夫子为什么不拿弓射击?’他说:‘今天我生病,不能拿弓射击。’庾公之斯说:‘小人从尹公之他那里学射箭,尹公之他从我这里学射箭。我不忍心用夫子的射箭方法反而伤害到夫子。虽然这样,今天的事情,这是君上的事务,我不敢废弃。’抽出弓箭扣住扳机,去掉箭头,拉开弦后再把箭发射出去。”
注释:
- 逄蒙:指古代传说中的射手。
- 羿:传说中的射箭能手,此处代指善于射箭的人。
- 思:认为、以为。
- 杀羿:因为逄蒙认为自己可以超过羿而杀了他。
- 公明仪:即宋国人公明仪,《韩非子》中记载他的话。
- 宜若:应该如此。
- 薄:轻微。
- 云尔:而已。
- 子濯孺子:人名,这里指卫国的公子濯孺。
- 庚公之斯:卫国的庾公之斯,一个擅长射箭的人。
- 疾作:生病。
- 吾生矣:表示幸喜自己还能活着。
- 尹公之他:尹公之他,人名,这里指善于射箭的人。
- 端人也:端正的人。
- 端:正直、端正。
- 抽矢扣轮:抽出箭矢扣上扳机准备射击。
- 去其金:去掉箭尾的装饰物。
- 乘矢后反:射出箭后收回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逄蒙和庾公之斯的故事,讲述了逄蒙自以为可以超过羿而最终导致不幸的结局。这个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自负和自大中的悲剧,警示人们要谦逊谨慎,避免因小失大。同时,它也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友谊的重要性。庾公之斯尽管知道逄蒙的想法,仍然选择帮助他继续练习射箭,这种无私的帮助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