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译文:富裕的年份里,子弟们大多能勤劳节约;而在贫穷的年份里,他们往往变得贪婪和放纵,这并不是上天特别赐给他们才能不同,而是他们被不良的环境所影响。

注释:赖 - 指勤劳节俭。

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

译文:就像种下小麦然后进行锄草,无论是在什么土地上,种植的时间相同,都长成茂盛的庄稼,即使品种有所不同,那也是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和雨水的滋润,以及人们的辛勤劳动造成的结果。因此所有同类的事物都会表现出相似的特点,为什么唯独人类会对此产生疑问呢?圣人与人类具有同样的本性,所以他们能够理解这个道理。就像龙子曾说过:“不了解事物的本质而去制造鞋子,我知道它不会被用作筐。”因为鞋子的样式相似,所以天下人的脚都是相同的。

注释:麰麦 - 一种农作物。耰 - 古代的一种农具,用于翻土、除草。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gāo)。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

译文:食物的味道对于人而言是相同的。易牙是最懂得人们口味的人。如果食物的味道特性与狗或马不一样,那么天下就没有哪个人愿意追随易牙品尝食物了。

注释:耆 - 指喜好某种味道。

至 于 味 也 世 下 期 于 易 牙 是 天 下 口 之 相 似 惟 耳 亦 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译文:声音对人同样重要。音乐大师师旷的音乐让全天下的人都感到愉悦。眼睛看到美丽的面容也同样感到欣赏。但是到了心里,就没有什么共同点可言了。心灵中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是道理和正义。圣人之所以能够理解和感受到这些美好的事物,那是因为他们首先理解了我的心灵的共同之处。因此,道德法则给我带来的喜悦,就像美味佳肴一样让我感到满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