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六月,公会杞侯于郕。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公子翬如齐逆女。九月,齐侯送姜氏于欢。公会齐侯于欢。夫人姜氏至自齐。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有年。
【传】三年春,曲沃武公伐翼,次于陉庭,韩万御戎,梁弘为右,逐翼侯于汾隰,骖絓而止。夜获之,及栾共叔。
会于嬴,成昏于齐也。
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不盟也。
公会杞侯于欢,杞求成也。
秋,公子翬如齐逆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
齐侯送姜氏于欢,非礼也。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
冬,齐仲年来聘,致夫人也。
《左传·桓公·桓公三年》原文及翻译:
原文节选与译文
- 原文节选
【经】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
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六月,公会杞侯于郕。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公子翬如齐逆女。
九月,齐侯送姜氏于欢。
公会齐侯于欢。
夫人姜氏至自齐。
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译文
三年春季,鲁文公与齐僖公在嬴地会见。夏季,齐僖公与卫文公在蒲地会盟。六月,鲁国和杞国国君在郕地相会。秋季七月,发生了日食事件。公子翬前往齐国迎接齐国公主。九月,齐僖公将妻子姜氏送往鲁国。鲁文公与齐僖公在欢城相会。齐僖公派其弟弟年来向鲁国表示聘问。冬季,齐僖公派遣年前来拜访鲁国。注释
春秋时期诸侯会盟多在邑或邑外之地,如嬴、蒲等。 日食通常预示着政治上的不稳定或预示某些重大决策的降临。 “公子”指的是鲁国的公子翚,他是鲁文公的儿子,此次出使是为了迎娶齐国公主。 《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历史的史书,由左丘明所著,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左传·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 阙字指省略的部分,此处可能为错漏或未详述的史事。 《左传》全称《左氏春秋》,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政治背景。 《左传》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哀公二十七年,记录了春秋时期的众多重要事件。 《左传·传》是《左传》的一部分,主要讲述鲁国的政治和社会情况,与《经》相对应。 《左传》中提及的各种礼仪和制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此部分涉及《诗经》中的诗句,用以丰富文本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详细逐句解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不仅是对古代文献的研究,也是对中华文化深度理解和传承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