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夏,齐侯郑伯如纪。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葬陈桓公。城祝丘。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大雩。螽。冬,州公如曹。
【传】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再赴也。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大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
夏,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纪人知之。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
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蔡、卫不枝,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从之。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繻葛,命二拒曰:「旝动而鼓。」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
【诗句及译文】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夏,齐侯郑伯如纪。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葬陈桓公。城祝丘。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大雩。螽。冬,州公如曹。
【注释】
- 左传·桓公·桓公五年:此诗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事件。
- 陈侯鲍卒:陈侯鲍去世。
- 再赴也:表示陈国发生了变乱,导致国君陈侯鲍死亡,并且有两位继承人发生争斗的情况。
- 文公子佗杀大子免而代之:文公子佗杀死了太子陈免并取代了他的位置。
- 郑伯不朝:郑国的国王郑庄公没有去拜见周天子。
- 中军:古代军队的主力。
- 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原繁和高渠弥负责指挥中军,他们采用了“鱼丽阵”的方式排列军队。
- 旝动而鼓:在战斗中指挥士兵进攻的信号。
- 社稷无陨:国家的领土和政权不会因此受到损害。
- 祝聃射王中肩:祝聃向周王射箭。
- 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如果能够自己救国,那么国家就没有受到损害。
- 多矣:已经很多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权力斗争的激烈。诗中描述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展示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权力争夺以及周王室权威的衰落。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描述,诗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现实和历史背景,同时也表达了对正义和秩序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