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会于成,纪来咨谋齐难也。

北戎伐齐,齐侯使乞师于郑。郑大子忽帅师救齐。六月,大败戎师,获其二帅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献于齐。于是,诸侯之大夫戍齐,齐人馈之饩,使鲁为其班,后郑。郑忽以其有功也,怒,故有郎之师。

公之未昏于齐也,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诗》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君子曰:「善自为谋。」及其败戎师也,齐侯又请妻之,固辞。人问其故,大子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遂辞诸郑伯。

秋,大阅,简车马也。

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大子生之礼举之,接以大牢,卜士负之,士妻食之。公与文姜、宗妇命之。

《左传·桓公六年》:诗中“纪人来咨谋齐难也”与翻译

诗句解读

  • 诗句原文: “纪人来咨谋齐难也。”
  • 关键词解析:
  1. 纪人:指的是齐国的使者或顾问。
  2. 咨谋:询问策略或建议。
  3. 齐难:齐国面临的困难。
  • 诗词背景:
  • 这首诗描绘了齐国在面临北戎(即北方的戎族)入侵时,纪国派遣使者前来咨询对策的场景。
  • 诗句含义:
  • 反映了当时各国间的外交互动和对齐国内部状况的关注。

译文

  • 译文:
  • 纪国使者来到齐国寻求解决齐国面临的北戎入侵问题的策略。齐国国君请求郑国提供援助,而郑国则以礼相待,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 关键词注解:
  1. 纪人:指齐国的使者。
  2. 咨谋:咨询策略。
  3. 齐难:齐国面临的困境。
  4. 郑国之助:郑国对齐的支援。
  • 诗句赏析:
  • 此句不仅展现了国际间的相互援助和共同抗敌的精神,还体现了古代诸侯之间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问题的外交策略。同时,这也反映了郑国对齐国的支持,显示了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微妙联系和相互影响。

赏析

  • 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事之秋,各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和外交活动。北戎的入侵加剧了齐国的内外压力,使得纪国不得不来寻求解决方案。
  • 文学价值: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历史事件。通过纪国与齐国之间的互动,展示了古代国家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关系。其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却又不失深意,是研究古代中国外交策略和国际关系的宝贵资料。

《左传·桓公六年》中的“纪人来咨谋齐难也”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事件记载,更是一幅反映春秋时期国际政治动态和外交策略的画卷,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风貌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资料。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窥见古人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应对之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