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传】七年春,谷伯、邓侯来朝。名,贱之也。

夏,盟、向求成于郑,既而背之。

秋,郑人、齐人、卫人伐盟、向。王迁盟、向之民于郏。

冬,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

【诗句】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译文】
桓公七年春天二月初五日,焚烧了咸丘。夏天,谷国的国君和邓国国君前来朝见。

【注释】

  • 七年:指桓公七年。
  • 春二月己亥:春季农历二月初三。
  • 焚咸丘:焚烧咸丘城。
  • 夏:夏季。
  • 谷伯绥:谷国的国君。
  • 邓侯吾离:邓国的国君。

【赏析】
这首诗是《左传》中的“桓公七年”记载,描述了诸侯之间的政治动态。诗中提到了谷国和邓国的君王前来朝见桓公,这可能意味着两国在桓公的领导下有所作为,或者是为了表示对中原霸主地位的臣服。同时,诗中还提到了郑国与盟国之间的联盟关系,以及郑国与其他国家的军事行动。最后,诗中提到了曲沃伯诱杀了晋小子侯的事件,这可能暗示了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或政治阴谋。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当时诸侯之间的外交互动和国内的政治形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