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传】七年春,谷伯、邓侯来朝。名,贱之也。
夏,盟、向求成于郑,既而背之。
秋,郑人、齐人、卫人伐盟、向。王迁盟、向之民于郏。
冬,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
【诗句】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译文】
桓公七年春天二月初五日,焚烧了咸丘。夏天,谷国的国君和邓国国君前来朝见。
【注释】
- 七年:指桓公七年。
- 春二月己亥:春季农历二月初三。
- 焚咸丘:焚烧咸丘城。
- 夏:夏季。
- 谷伯绥:谷国的国君。
- 邓侯吾离:邓国的国君。
【赏析】
这首诗是《左传》中的“桓公七年”记载,描述了诸侯之间的政治动态。诗中提到了谷国和邓国的君王前来朝见桓公,这可能意味着两国在桓公的领导下有所作为,或者是为了表示对中原霸主地位的臣服。同时,诗中还提到了郑国与盟国之间的联盟关系,以及郑国与其他国家的军事行动。最后,诗中提到了曲沃伯诱杀了晋小子侯的事件,这可能暗示了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或政治阴谋。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当时诸侯之间的外交互动和国内的政治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