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问名于申繻。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与吾同物,命之曰同。」

冬,纪侯来朝,请王命以求成于齐,公告不能。

诗句

公问名于申繻。    
  • 注释:桓公询问关于命名的方法。
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 注释:申繻回答说:“命名有五种方式:一是以诚信为名,二是以德行赋予意义,三是以事物相似性命名,四是从自然物中提取名字,五是从祖先那里继承名字。这些命名方法不依赖于国家、职位、山川、疾病、畜牧或者器物。”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 注释:不使用国家和官职作为命名的依据,不使用山川、疾病以及畜牧作为命名的依据,也不使用器物和货币作为命名的依据。
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    
  • 注释:周人的习俗是在祭祀时避免使用可能冒犯神灵的名字,因为一旦使用了,最终都会忌讳它。因此,如果用国名来命名会导致废黜国家的权威,用官职来命名会废黜职务,用山川来命名会废除君主,用牲畜来命名会使祭祀废弃,用器物来命名会使礼仪废弃。
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 注释:晋国因晋文侯而废除了太史令,宋国因宋武公而废除了司空官。先君献公,即晋献公,因武公废弃了两座山,因此重大的事物不应该用名字来命名。
公曰:「是其生也,与吾同物,命之曰同。」    
  • 注释:桓公认为那个东西与他自身是一个整体,所以给它命名为“同”。

译文

桓公询问关于命名的方法。申繻回答说:“命名有五种方式:一是以诚信为名,二是以德行赋予意义,三是以事物相似性命名,四是从自然物中提取名字,五是从祖先那里继承名字。这些命名方法不依赖于国家、职位、山川、疾病、畜牧或者器物。”

桓公不能接受齐国的请求。

纪侯前来朝见桓公,请求得到齐王的命令以便在齐国达成和平协议,但桓公拒绝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