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克栾盈于曲沃,尽杀栾氏之族党。栾鲂出奔宋。书曰:「晋人杀栾盈。」不言大夫,言自外也。
齐侯还自晋,不入。遂袭莒,门于且于,伤股而退。明日,将复战,期于寿舒。杞殖、华还载甲,夜入且于之隧,宿于莒郊。明日,先遇莒子于蒲侯氏。莒子重赂之,使无死,曰:「请有盟。」华周对曰:「贪货弃命,亦君所恶也。昏而受命,日未中而弃之,何以事君?」莒子亲鼓之,从而伐之,获杞梁。莒人行成。
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
齐侯将为臧纥田。臧孙闻之,见齐侯,与之言伐晋,对曰:「多则多矣!抑君似鼠。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晋之乱而后作焉。宁将事之,非鼠如何?」乃弗与田。
诗句:
1. 晋人克栾盈于曲沃,尽杀栾氏之族党。栾鲂出奔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晋国人在曲沃成功击败了栾盈,并且杀死了他的整个家族。栾鲂逃离到宋国。
注释:此句描述了晋国对栾盈家族的残酷打击,并指出了栾盈逃到宋国。”曲沃”是地名,”栾盈”是晋国的大夫,这里指的是他因为某种原因被晋国打败并处死。
2. 书曰:「晋人杀栾盈。」不言大夫,言自外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史书记载说「晋国人杀了栾盈」,但没有提到他是大夫,而是说他从外部被消灭。
**注释:”书”是古代的一种书写材料,此处指《春秋》等历史文献。”自外也”意思是从外部被消灭。
3. 齐侯还自晋,不入。遂袭莒,门于且于,伤股而退。(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齐桓公从晋国回来后,没有进入都城,就袭击了莒国,在且于城门处受伤腿部后退。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齐桓公回国后的军事行动,他在未进入都城之前,就攻击了莒国。”且于”是莒国的一座城邑名称。
4. 明日,将复战,期于寿舒。(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第二天,齐军将再次与鲁军交战,约定在寿舒会师。
注释:此句表明齐军决定再次发起进攻,并已安排好时间地点。”寿舒”是地名。
5. 杞殖、华还载甲,夜入且于之隧,宿于莒郊。(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杞殖和华还装载着盔甲,在夜里进入了且于国的地道,并在莒国的郊外过夜。
注释:这描述了杞殖和华还为了救援而采取的行动。”且于”也是莒国的一座城邑名称,地道是为了潜入敌营而修建的通道。
6. 明日,先遇莒子于蒲侯氏。莒子重赂之,使无死,曰:「请有盟。」华周对曰:「贪货弃命,亦君所恶也。昏而受命,日未中而弃之,何以事君?」莒子亲鼓之,从而伐之,获杞梁。(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第二天,杞殖和华还在路上遇到了莒国的国君,莒国人给了他很多财物,让他不要死了,并承诺要和他结盟。华周回答说:“贪图财货而背叛了自己的誓言,这也是你不喜欢的行为。在昏暗的时候接受命令,太阳还没有落山就抛弃它,又怎么能够用来侍奉国君呢?”莒国君主亲自击鼓,跟随他们一起攻打他们,最后获得了杞梁。
注释:这描述了莒国君主为了得到财物而答应与杞梁和解,但随后便背叛了他,并联合齐军一起攻打他。”蒲侯氏”是莒国的一个贵族家族或部落名称。”昏而受命”意味着在天色昏暗时接受了命令。”日未中而弃之”则是指在日落之前就抛弃了对方。
赏析:这段描述显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策略的重要性。通过华周的对话可以看出,莒国君主在金钱的诱惑面前做出了背叛的决定,而杞梁虽然得到了莒国的财物,但最终却遭到了莒国军队的攻击,反映了战争中的背叛和贪婪可能导致悲惨的后果。同时,这也展现了华周作为军事家的智慧和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