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庚辰,郑放游楚于吴,将行子南,子产咨于大叔。大叔曰:「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彼,国政也,非私难也。子图郑国,利则行之,又何疑焉?周公杀管叔而蔡蔡叔,夫岂不爱?王室故也。吉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于诸游?」
秦后子有宠于桓,如二君于景。其母曰:「弗去,惧选。」癸卯,金咸适晋,其车千乘。书曰:「秦伯之弟金咸出奔晋。」罪秦伯也。后子享晋侯,造舟于河,十里舍车,自雍及绛。归取酬币,终事八反。司马侯问焉,曰:「子之车,尽于此而已乎?」对曰:「此之谓多矣!若能少此,吾何以得见?」女叔齐以告公,且曰:「秦公子必归。臣闻君子能知其过,必有令图。令图,天所赞也。」
后子见赵孟。赵孟曰:「吾子其曷归?」对曰:「金咸惧选于寡君,是以在此,将待嗣君。」赵孟曰:「秦君何如?」对曰:「无道。」赵孟曰:「亡乎?」对曰:「何为?一世无道,国未艾也。国于天地,有与立焉。不数世淫,弗能毙也。」赵孟曰:「天乎?」对曰:「有焉。」赵孟曰:「其几何?」对曰:「金咸闻之,国无道而年谷和熟,天赞之也。鲜不五稔。」赵孟视荫,曰:「朝夕不相及,谁能待五?」后子出,而告人曰:「赵孟将死矣。主民,玩岁而愒日,其与几何?」
《左传·昭公·昭公元年》翻译及注释
原文
五年春,王正月,郑伯使宛来告成。子产对曰:“小国共附于大国,天之所辟也,非先王之命,何以制其极?今吾子命毁我馆,又厘尔邑,令狐之田不萃收,侨如之粟不多积,非故废旧,先王命也。”
译文
五年春季,周历的正月,郑国的国君派宛来向我国报告和谈成功的事宜。子产回答说:“小国依附于大国,这是天的旨意。如果没有先王的命令,我们如何能够掌握权力的顶峰?现在你们命令毁掉我们的宾馆,还侵占我们的领土,令狐的谷物没有成熟就征收了,侨如的粮食没有多积存,这并非故意破坏,而是先王的命令。”
注解
- “五年”:表示时间,这里指的是鲁襄公五年(公元前579年)。
- “郑伯”:指郑国的君主,即郑文公。
- “宛来”:郑国的使者,前来报告和谈成功的消息。
- “子产”:郑国的大夫,负责回复郑伯的使者宛来。
- “命”:古代帝王或上级的命令。
- “共附”:共同依附,表示小国对大国的依赖。
- “天之所辟”:上天所庇护。
- “共”:动词,依附。
- “命”:命令。
- “不萃收”:谷物未完全成熟,收获不全。
- “侨如”:地名,位于今河南境内。
- “粟”:谷物。
- “多积”:粮食储存得多。
- “故旧”:原来的地方。
- “先王”:指先前的君王。
赏析
这篇文章记录了郑文公派遣宛来与晋国进行和谈并成功结束的事件。子产以坚定的态度回应郑文公的使者,表明了郑国对晋国的依附以及这种关系是基于先王的命令而非单方面的行为。通过这段对话,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复杂的外交关系和礼法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