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之未灾也,里析告子产曰:「将有大祥,民震动,国几亡。吾身泯焉,弗良及也。国迁其可乎?」子产曰:「虽可,吾不足以定迁矣。」及火,里析死矣,未葬,子产使舆三十人,迁其柩。火作,子产辞晋公子、公孙于东门。使司寇出新客,禁旧客勿出于宫。使子宽、子上巡群屏摄,至于大宫。使公孙登徙大龟。使祝史徙主祏于周庙,告于先君。使府人、库人各儆其事。商成公儆司宫,出旧宫人,置诸火所不及。司马、司寇列居火道,行火所□欣。城下之人,伍列登城。明日,使野司寇各保其征。郊人助祝史除于国北,禳火于玄冥、回禄,祈于四鄘。书焚室而宽其征,与之材。三日哭,国不市。使行人告于诸侯。宋、卫皆如是。陈不救火,许不吊灾,君子是以知陈、许之先亡也。

诗句:

译文:
郑国尚未遭受灾难时,里析向子产报告说:“即将有大的吉凶预兆出现,民众震惊不安,国家几乎要灭亡。如果连我都消亡了,就没有人能阻止这场灾难了。迁移国家可行吗?”

关键词注释:

  1. 「郑之未灾也」 - 此句表明在郑国尚未遭遇灾难之前。
  2. 「里析」 - 名字。
  3. 「子产」 - 名字。
  4. 「大祥」 - 指预示有大祸事或吉祥的征兆。
  5. 「民震动」 - 民众受到极大震撼。
  6. 「国几亡」 - 国家几乎要灭亡。
  7. 「吾身泯焉」 - 表示自己可能也会消逝。
  8. 「弗良及也」 - 表示没有能力阻止这场灾难。
  9. 「国迁其可乎」 - 询问国家迁移是否可行。

赏析:
这段诗反映了里析对局势的担忧和对子产的求助,同时暗示了郑国的不稳定性。子产虽然认为迁移国家不可行,但里析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国家的安危关系到每一个人民的生活,任何小问题都可能引发大灾难。这首诗体现了古代政治斗争中的一种忧患意识,以及统治者对民众安危的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