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使屠蒯如周,请有事于雒与三涂。苌弘谓刘子曰:「客容猛,非祭也,其伐戎乎?陆浑氏甚睦于楚,必是故也。君其备之!」乃警戎备。九月丁卯,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洛。陆浑人弗知,师从之。庚午,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周大获。宣子梦文公携荀吴而授之陆浑,故使穆子帅师,献俘于文宫。
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天事恒象,今除于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灾乎?」梓慎曰:「往年吾见之,是其征也,火出而见。今兹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其与不然乎?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夏数得天。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虚也;陈,大皞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皆火房也。星孛天汉,汉,水祥也。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过其见之月。」郑裨灶言于子产曰:「宋、卫、陈、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子产弗与。
以下是根据《左传·昭公十七年》的诗句翻译与赏析:
- 诗句翻译:
- “季平子赋《采叔》,穆公赋《菁菁者莪》。”(平子和穆公各赋一首诗,季平子赋《采叔》,穆公赋《菁菁者莪》)
- “昭子曰:‘不有以国,其能久乎?’”(昭子说:‘如果没有国家,怎能长久?’)
-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秋时,郯子来访,昭子设宴招待他。昭子询问他关于少皞氏鸟名官的事情)
- 诗句翻译解析:
- 昭子与穆公的对话:“不有以国,其能久乎?”昭子的话意味着国家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和保护,那么国家的长久维持是非常困难的。
- 季平子的赋诗:“《采叔》是季平子创作的一首赋诗,可能是表达了他的政治立场或者对当时形势的看法。”
- 郯子的访问与对话:“郯子向昭子询问了有关少皞氏鸟名官的问题,这可能反映了他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兴趣。”
- 诗句赏析:
- 历史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春秋时期的某一年,昭公十七年春,小邾穆公来访时发生的。
- 文化意义: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昭子的言论反映了他对国家稳定和治理的关注。
- 艺术表现:诗歌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不同人物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这种形式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有助于展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通过对《左传·昭公十七年》的诗句翻译与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学的研究,也是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