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子曰:「尔幼,恶识国?」

秋八月,晋昭公卒。

九月,大雩,旱也。郑大旱,使屠击、祝款、竖柎有事于桑山。斩其木,不雨。子产曰:「有事于山,蓺山林也,而斩其木,其罪大矣。」夺之官邑。

冬十月,季平子如晋葬昭公。平子曰:「子服回之言犹信,子服氏有子哉!」

诗句

  • 平子曰:「尔幼,恶识国?」:平子询问年轻人是否了解国家大事。
  • 秋八月,晋昭公卒。:秋天八月,晋昭公去世。
  • 九月,大雩,旱也。郑大旱,使屠击、祝款、竖柎有事于桑山。斩其木,不雨。:九月,举行大雩祭以祈求大雨,但干旱依旧。郑国派屠击、祝款和竖柎到桑山进行祭祀活动,砍伐树木,但是没有下雨。
  • 子产曰:「有事于山,蓺山林也,而斩其木,其罪大矣。」夺之官邑。:子产认为祭祀山林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砍伐树木会得罪神灵,因此剥夺了相关人员的官位和封地。
  • 冬十月,季平子如晋葬昭公。平子曰:「子服回之言犹信,子服氏有子哉!」:冬天十月,季平子前往晋国为昭公安葬。平子称赞子服回的话值得信赖,表示子服氏有贤子。

译文

平子问年轻的时候是否理解国家大事。
秋天八月,晋昭公去世。
九月,举行大雩祭祈求雨水,但仍旧干旱。郑国派屠击、祝款和竖柎去桑山祭祀,砍伐树木,但没有下雨。
子产认为祭祀山林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砍伐树木会得罪神灵,因此剥夺了相关人员的官位和封地。
冬天十月,季平子前往晋国为昭公安葬。平子称赞子服回的话值得信赖,表示子服氏有贤子。

赏析

此诗反映了春秋时期晋国的政治斗争与道德观念。从平子的提问可以看出他对国家的关心以及对于年轻一代的期望,同时反映出晋国内部的权力争斗。在干旱期间进行的祭祀活动,象征着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然而,砍伐树木的行为被视为不敬,最终导致相关人员受到惩罚。此外,子产的言论展现了他对于传统礼仪和道德规范的重视,认为祭祀山林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行为。最后,季平子对子服氏的评价显示了对他家族的信任和对其成员才能的认可。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