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子有环,有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若属有谗人交斗其间,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餍之有?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且吾以玉贾罪,不亦锐乎?」

诗句:

译文:
宣子有一个玉环,一个在郑国商人那里。

关键词注释:

  • 宣子:春秋时期晋国的卿大夫。
  • :古代的一种圆形佩玉。
  • 郑商:指郑国人,在郑国的商人。

赏析:
这两句诗反映了晋国的一位贵族官员(宣子)与郑国的商人之间关于玉环的往来。宣子拥有一个珍贵的玉环,而这个玉环后来出现在了一个郑国的商人那里。这里的“一”字可能表示数量或程度,也可能只是用来强调玉环的重要性和珍贵性。郑国的商人对玉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最终并未将其卖给宣子。

译文:

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    

译文:
子产说:“我并非为了私利背叛晋国而怀有二心,我最终是要侍奉晋国的,所以我没有给他这个玉环。这是我忠诚守信的原因。”

关键词注释:

  •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贵族。
  • 偷晋:背叛晋国。
  • :二心,指对国家不忠诚。
  • 忠信:忠诚、守信。

赏析:
子产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守信,他认为自己并不是因为个人的利益而背叛国家,而是最终是要为晋国效力的。他的言辞坚定而诚恳,显示了他的忠诚和坚守立场的决心。

译文:

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    

译文:
我听说君子不是没有贿赂的困难,而是立身没有好名声的忧虑。

关键词注释:

  • :子产自称。
  • 贿:贿赂。
  • 令名:好的名声。

赏析:
子产在这里提到了自己对于名利的看法,他认为君子不应该被金钱所困扰,更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行。他希望自己能够在立身处世时得到良好的名声,而不是被金钱所迷惑。这种思想体现了他对名利的超脱和淡泊。

译文:

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    

译文:
我听说治理国家不是不能处理大事小事的困难,而是用无礼的方式来确立地位所带来的危险。

关键词注释:

  • :子产自称。
  • 为国:治理国家。
  • 事大字小:处理大事小事。
  • 无礼以定其位:用无礼的方式来确定地位。

赏析:
子产在这里谈到了他对于治理国家的理解和看法。他认为治理国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处理好各种事务,包括大和小的问题。同时,他也强调了用无礼的方式来确立地位所带来的危险。这里的“无礼以定其位”可能指的是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地位或权力,这种行为是不被推崇和接受的。

译文:

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餍之有?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且吾以玉贾罪,不亦锐乎?    

译文:
大国的人如果命令小国,而小国都得到了他们的需求,我们将怎么满足他们呢?一旦决定一致还是反对的,罪行就会更加严重。大国的要求如果用无礼的方式来拒绝,那还有什么满足呢?我如果去一个小国做官,就会被剥夺职位。如果韩子奉命出使,却要求玉器,那么他的行为就过分贪婪了,难道这不是罪过吗?通过一个玉器的交换引发了两次犯罪,我又失去了职位,韩子因此变得贪婪,我们又拿什么去用这个玉器呢?而且我用自己的玉器换取罪行,这不是太尖锐了吗?

赏析:
最后几行诗表达了子产对于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担忧。他认为大国的人如果命令小国,小国就会满足他们的要求。一旦决定一致还是反对,罪行就会变得更加严重。他还担心自己在小国做官会失去职位,而如果韩子的请求得到满足,他可能会变得过于贪婪。最后他提到用自己的玉器换取罪行是一种不明智的举动,因为这会使事情变得更尖锐。这些话语表明了子产对自己处境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