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公如晋,平丘之会故也。

十二月,晋荀跞如周,葬穆后,籍谈为介。既葬,除丧,以文伯宴,樽以鲁壶。王曰:「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室,晋独无有,何也?」文伯揖籍谈,对曰:「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故能荐彝器于王。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献器?」王曰:「叔氏,而忘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无分乎?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匡有戎狄。其后襄之二路,金戚钺,秬鬯,彤弓,虎贲,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奉之以土田,抚之以彝器,旌之以车服,明之以文章,子孙不忘,所谓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孙伯□,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晋,于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诗句

  • 冬,公如晋:昭公在冬天访问晋国。
  • 平丘之会故也:此次访问的原因是之前平丘的会议。
  • 十二月,晋荀跞如周,葬穆后,籍谈为介:十二月,晋国的荀跞前往周国参加葬礼,并让籍谈作为他的代表。
  • 既葬,除丧:葬礼结束后,清除了丧事。
  • 以文伯宴:用文伯款待宾客。
  • 王曰:「伯氏:文中“伯氏”指晋国的贵族文伯。
  • 诸侯皆有以镇抚室:所有诸侯都有力量安抚自己的国家。
  • 晋独无有:唯独晋国没有这种力量。
  • 何也?:为什么呢?
  • 文伯揖籍谈:文伯示意籍谈回答。
  • 对曰:籍谈回答说。
  • 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献器?」:因为各诸侯都从王室接受了陪葬的明器,所以能够向天子贡献礼器。
  • 叔氏,而忘诸乎:文公询问叔氏是否忘记了祖先的恩典。
  • 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唐叔是武王的母亲的弟弟。
  • 其反无分乎?:他回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 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密须鼓和大路是文公进行大规模检阅所用的。
  • 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阙巩铠甲是文公征服殷商时使用的。
  • 唐叔受之,以有参虚,匡有戎狄:唐叔接受这些战利品,用以巩固他在参虚的地位和抵御戎狄的威胁。
  • 其后襄之二路,金戚钺,秬鬯,彤弓,虎贲,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之后襄公的两个战车,金戚、钺、秬鬯、彤弓、虎贲等,都是文公接受后获得的。这些战利品使他获得了南阳的田地,可以统治东方的诸侯。
  • 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奉之以土田,抚之以彝器,旌之以车服,明之以文章,子孙不忘,所谓福也:文公拥有这些功勋而不被废除,有功绩而得以记载,奉送以土地,抚慰之以礼器,用服饰表彰他,又通过文章使后世知晓。
  • 子孙不忘,所谓福也:后代人永远铭记这些恩德,这就是真正的幸福。
  • 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奉之以土田,抚之以彝器,旌之以车服,明之以文章,子孙不忘,所谓福也:如果一个人拥有功勋却不被遗忘,有所成就却能够记载下来,被赏赐以土地,被安抚以礼器,被表彰以华丽的服饰,被宣扬以华丽的文章,这样的后代永远不会忘记,这就是真正的幸福。
  • 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孙伯□,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如果一个人的福气和地位没有得到提升,那他是在哪里呢?而且过去我们的高祖孙子伯阳甫曾担任晋国的典籍工作,掌管国家的大事。
  • 籍谈不能对:籍谈无法回应。
  • 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客人离开后,文公说:“籍父恐怕要失传了,多次提到祖上的事情却忘了自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