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二十年春王正月。夏,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秋,盗杀卫侯之兄絷。冬十月,宋华亥、向宁、华定出奔陈。十有一月辛卯,蔡侯卢卒。
【传】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梓慎望氛曰:「今兹宋有乱,国几亡,三年而后弭。蔡有大丧。」叔孙昭子曰:「然则戴、桓也!汏侈无礼已甚,乱所在也。」
费无极言于楚子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自以为犹宋、郑也,齐、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其事集矣。」王信之,问伍奢。伍奢对曰:「君一过多矣,何言于谗?」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大子,未至,而使遣之。三月,大子建奔宋。王召奋扬,奋扬使城父人执己以至。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既而悔之,亦无及已。」王曰:「而敢来,何也?」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再奸也。逃无所入。」王曰:「归。」从政如他日。
诗句
左传·昭公·二十年
二十年春王正月。夏,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秋,盗杀卫侯之兄絷。冬十月,宋华亥、向宁、华定出奔陈。十有一月辛卯,蔡侯卢卒。
译文:
20年春,周历二月己丑日,太阳南至。梓慎望气说:“今年宋国有祸乱,国家将要灭亡,三年后才能平息。蔡国有大丧。”叔孙昭子说:“那么戴、桓就是罪魁祸首!他奢侈无礼已经非常严重,是祸乱的源泉。”
费无极对楚王说:“伍建和伍奢将背叛,自以为像宋国、郑国一样,齐、晋两国又帮助他一起作乱,将要危害楚国。他的叛乱已经发生。”楚王相信了他的话,问伍奢。伍奢回答说:“您错的次数太多了,何必再提谗言呢?”楚王抓住伍奢。派城父司马奋扬杀死太子,还没有到达,就命令他送走太子。三月,太子建逃奔到宋国。楚王召见奋扬,奋扬让城父人把他抓来。楚王说:“言论出自我的口,传入你的耳中,是谁告诉太子的呢?”奋扬回答说:“臣下告诉过君王:事奉太子就像事奉大王本人。臣下不愚蠢,不能苟且二心。初时奉行君命,现在不忍心违背君王的命令,所以遣送太子出境。事后后悔,也来不及了。”楚王说:“你还敢回来,是什么原因呢?”奋扬回答说:“国君失职,召见却不来,这是第二次犯奸。逃亡没有去处。”楚王说:“回去吧。”以后还是像以前一样做官。
”`
注释
经:”春秋”是指孔子所著的《春秋》一书,其中”左传”是其中的一部分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昭公”指的是鲁国的第十二任君主昭公,其名姬胡,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36年到前510年。”二十年”是具体的年份,指昭公二十年,即公元518年。
传:”传”则是解释”经”的文字记载,这里指的是《春秋三传》之一,包括《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二十”指的是具体月份,根据农历计算,春季的二月(孟春)开始,到冬季十月结束。
日南至:”日南至”是一种古代的时间计量方式,表示太阳到达南方的正午时刻。这里用来说明时间的推移。
梓慎望氛曰:”梓慎望氛曰”指的是梓慎通过观测天象来进行占卜并预言未来的情况。这里的“氛”通常指大气或天气。
今兹宋有乱,国几亡:”今兹宋有乱,国几亡”意味着今年宋国将会发生祸乱,国家可能即将灭亡。
蔡有大丧:”蔡有大丧”是指蔡国发生了重大的灾难或不幸。
事建如事余:”事建如事余”是说对待太子建的事情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儿子一般谨慎对待,表现出对太子建的深厚关爱。
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大子:”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大子”表明奋扬被派遣去执行某项任务,任务内容涉及太子建的生死问题。
既而悔之,亦无及已:”既而悔之,亦无及已”表示在行动后感到后悔,但由于种种原因,已无法改变现状。
归:回到原来的地方或者状态。
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政治决策和个人行为的结果。诗中的主人公们面临复杂的政治环境和人际关系,他们的行为和决定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制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