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闻乱,乘,驱自阅门入,庆比御公,公南楚骖乘,使华寅乘贰车。及公宫,鸿
魋驷乘于公,公载宝以出。褚师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遂从。过齐氏,使华寅肉袒,执盖以当其阙。齐氏射公,中南楚之背,公遂出。寅闭郭门,逾而从公。公如死鸟,析朱锄宵从窦出,徒行从公。
齐侯使公孙青聘于卫。既出,闻卫乱,使请所聘。公曰:「犹在竟内,则卫君也。」乃将事焉。遂从诸死鸟,请将事。辞曰:「亡人不佞,失守社稷,越在草莽,吾子无所辱君命。」宾曰:「寡君命下臣于朝,曰:『阿下执事。』臣不敢贰。」主人曰:「君若惠顾先君之好,昭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有宗祧在。」乃止。卫侯固请见之,不获命,以其良马见,为未致使故也。卫侯以为乘马。宾将掫,主人辞曰:「亡人之忧,不可以及吾子。草莽之中,不足以辱从者。敢辞。」宾曰:「寡君之下臣,君之牧圉也。若不获扞外役,是不有寡君也。臣惧不免于戾,请以除死。」亲执铎,终夕与于燎。
公闻乱,乘,驱自阅门入,庆比他御公,公南楚骖乘,使华寅乘贰车。及公宫,鸿魋驷乘于公,公载宝以出。褚师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遂从。过齐氏,使华寅肉袒,执盖以当其阙。齐氏射公,中南楚之背,公遂出。寅闭郭门,逾而从公。公如死鸟,析朱锄宵从窦出,徒行从公。
**逐句释义**
1. **公闻乱**: 鲁国国君听闻国内发生动乱。
2. **乘,驱自阅门入**: 鲁国国君乘车从城门进入。
3. **庆比他御公**: 庆比为鲁国国君驾车。
4. **公南楚骖乘**: 鲁国国君让南楚国的君主(可能是他的臣子)作为副驾驶陪同。
5. **使华寅乘贰车**: 鲁国国君派遣华寅乘坐另一辆车跟随。
6. **及公宫**: 到达鲁国国君的宫殿。
7. **鸿魋驷乘于公**: 有一辆车由鸿魋驾驶,可能是护卫或重要人员使用。
8. **公载宝以出**: 鲁国国君携带宝物离开宫廷。
9. **褚师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 褚师子申在马路上遇见鲁国国君。
10. **遂从**: 然后跟随着国君。
11. **过齐氏**: 经过齐国人的地方。
12. **使华寅肉袒**: 华寅脱掉上衣表示忠诚,并拿着帽子遮挡。
13. **执盖以当其阙**: 用帽子挡住大门。
14. **齐氏射公**: 齐国人向鲁国国君射击。
15. **中南楚之背**: 射中鲁国国君的背部。
16. **公遂出**: 鲁国国君被迫逃离宫殿。
17. **寅闭郭门**: 华寅关闭城门。
18. **逾而从公**: 越过城墙跟随国君。
19. **公如死鸟**: 鲁国国君像鸟儿一样飞翔,比喻迅速逃离现场。
20. **析朱锄宵从窦出**: 析朱锄宵从通道中出来。
21. **徒行从公**: 徒步跟随国君。
**译文**
鲁国国君听闻国内发生动乱,于是乘车从城门进入,庆比为他驾车,南楚国的君主担任副驾驶。他们到达鲁国国君的宫殿后,鸿魋乘坐一辆车跟随,鲁国国君带着宝物离开了宫殿。褚师子申在马路上遇见了鲁国国君,然后跟随着国君。经过齐国人的地方时,华寅脱掉上衣表示忠诚,并拿着帽子遮挡大门。齐国人向他们射击,射中了鲁国国君的背部,鲁国国君被迫逃离宫殿。华寅关闭城门,越过城墙跟随国君。鲁国国君像鸟儿一样飞翔,像鸟儿一样快速逃离现场。析朱锄宵从通道中出来,徒步跟随国君。
**注释**
-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 昭公二十年是春秋时期的一个篇章,记录了鲁国的一段动荡时期。
- “梓慎”和“鸿魋”均为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但在此文中并未详述其具体身份和背景。
- “左氏传”指的是《左传》,是春秋时代的一部重要文献。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了一场发生在鲁国国君身上的突发事件。由于内部动乱,鲁国国君不得不亲自面对危机,经历了逃亡、护卫以及与敌交锋等多重紧张场面。尽管最终未能阻止局势恶化,但他的行动和选择展示了一种勇气和智慧。同时,文中也反映了鲁国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以及晋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和压力。通过这段历史事件的描述,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春秋时期中国的社会变迁及其背后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