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公孟絷狎齐豹,夺之司寇与鄄,有役则反之,无则取之。公孟恶北宫喜、褚师圃,欲去之。公子朝通于襄夫人宣姜,惧,而欲以作乱。故齐豹、北宫喜、褚师圃、公子朝作乱。

初,齐豹见宗鲁于公孟,为骖乘焉。将作乱,而谓之曰:「公孟之不善,子所知也。勿与乘,吾将杀之。」对曰:「吾由子事公孟,子假吾名焉,故不吾远也。虽其不善,吾亦知之。抑以利故,不能去,是吾过也。今闻难而逃,是僭子也。子行事乎,吾将死之,以周事子,而归死于公孟,其可也。」

丙辰,卫侯在平寿,公孟有事于盖获之门外,齐子氏帷于门外而伏甲焉。使祝蛙置戈于车薪以当门,使一乘从公孟以出。使华齐御公孟,宗鲁骖乘。及闳中,齐氏用戈击公孟,宗鲁以背蔽之,断肱,以中公孟之肩,皆杀之。

诗句:卫公孟絷狎齐豹,夺之司寇与鄄,有役则反之,无则取之。

译文:卫公孟絷与齐豹关系亲密,他夺取了齐豹的司寇和鄄地,在有战事的时候就归还给他,没有战事时就夺取回来。

注释:此句出自《左传·昭公·昭公二十年》。“卫公孟絷”指的是卫国公孟絷,“狎齐豹”是指亲近齐豹,而“夺之司寇与鄄”则是说他夺取了齐豹的司寇和鄄地。“有役则反之,无则取之”是指在有战事的时候归还土地,如果没有战事就夺取土地。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春秋时期的一段政治斗争。公孟絷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利用权势夺取他人的土地,这种行为在当时是非常不道德的。同时,诗中的“有役则反之,无则取之”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即权力争夺往往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的。然而,这种政治斗争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动荡不安,这也是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无法摆脱的命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