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侯朱出奔楚。费无极取货于东国,而谓蔡人曰:「朱不用命于楚,君王将立东国。若不先从王欲,楚必围蔡。」蔡人惧,出朱而立东国。朱诉于楚,楚子将讨蔡。无极曰:「平侯与楚有盟,故封。其子有二心,故废之。灵王杀隐大子,其子与君同恶,德君必甚。又使立之,不亦可乎?且废置在君,蔡无他矣。」公如晋,及河,鼓叛晋。晋将伐鲜虞,故辞公。
【注释】
- 蔡侯朱:即蔡平侯,春秋时蔡国国君。
- 东国:指蔡国的东部。
- 无极:即费无极,晋国大夫。
- 君王:这里指晋国国君(晋灵王)。
- 平侯:指蔡平侯的儿子。
- 隐大子:指晋国国君的太子。
- 鲜虞:古国名,在今河北省正定县一带。
- 鼓:人名,晋国大夫。
- 鲜虞叛晋:指鲜虞背叛了晋国。
- 鲜虞:春秋时鲜虞国,在今山西省北部。
- 晋将伐鲜虞:晋国打算进攻鲜虞。
- 故辞公:因此拒绝与蔡侯同行。
【诗句译文】
蔡国国君蔡侯朱逃亡到楚国,晋国大夫费无极从东方国家向蔡国索要财礼,对蔡国人说:「因为蔡侯没有在楚昭王面前表示顺从,君王准备立蔡国东部的人为国君。如果我们不首先迎合君王的意愿,楚军一定会包围蔡国。」蔡国人害怕,就拥立东国的人为国君,并把蔡侯朱驱逐出境。朱逃到楚国,并向楚灵王诉说这件事。楚灵王准备讨伐蔡国,费无极说:「平侯和楚国订过盟约,所以被封赐给土地。他儿子心怀二心,所以要废除他的地位。晋灵王杀了他的太子,他儿子和国君一样是恶人,如果对国君的德行加以称赞,那一定是非常深厚的恩惠。况且废置权力都在国君,蔡国没有别的办法了。」蔡侯朱来到晋国,到达河上,鼓人背叛了晋国。晋国打算进攻鲜虞,所以拒绝和蔡侯同行。
【赏析】
此诗叙述蔡国因内乱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诗中以蔡侯、费无极、晋灵王等为中心人物,围绕蔡国的命运展开故事,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诗中通过对话和描写,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诗歌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全诗语言简练,情节紧凑,结构完整,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