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晋士鞅来聘,叔孙为政。季孙欲恶诸晋,使有司以齐鲍国归费之礼为士鞅。士鞅怒,曰:「鲍国之位下,其国小,而使鞅从其牢礼,是卑敝邑也。将复诸寡君。」鲁人恐,加四牢焉,为十一牢。
宋华费遂生华貙、华多僚、华登。貙为少司马,多僚为御士,与貙相恶,乃谮诸公曰:「貙将纳亡人。」亟言之。公曰:「司马以吾故,亡其良子。死亡有命,吾不可以再亡之。」对曰:「君若爱司马,则如亡。死如可逃,何远之有?」公惧,使侍人召司马之侍人宜僚,饮之酒而使告司马。司马叹曰:「必多僚也。吾有谗子而弗能杀,吾又不死,抑君有命,可若何?」乃与公谋逐华貙,将使田孟诸而遣之。公饮之酒,厚酬之,赐及从者。司马亦如之。张丐尤之,曰:「必有故。」使子皮承宜僚以剑而讯之。宜僚尽以告。张丐欲杀多僚,子皮曰:「司马老矣,登之谓甚,吾又重之,不如亡也。」五月丙申,子皮将见司马而行,则遇多僚御司马而朝。张丐不胜其怒,遂与子皮、臼任、郑翩杀多僚,劫司马以叛,而召亡人。壬寅,华、向入。乐大心、丰愆、华牼御诸横。华氏居卢门,以南里叛。六月庚午,宋城旧鄘及桑林之门而守之。
夏,晋士鞅来聘,叔孙为政。季孙欲恶诸晋,使有司以齐鲍国归费之礼为士鞅。士鞅怒,曰:「鲍国之位下,其国小,而使鞅从其牢礼,是卑敝邑也。将复诸寡君。」鲁人恐,加四牢焉,为十一牢。
注释:
- 夏:指夏季。
- 晋:指的是晋国。
- 士鞅:指的是晋国的士鞅。
- 叔孙:指的是鲁国的叔孙(即季孙)。
- 恶:厌恶。
- 归费之礼:古代的一种礼仪,用于赠送或归还财物。
- 牢礼:古代的一种礼仪,用于表示尊敬和重视。
- 卑敝邑:贬低和侮辱自己的国家。
- 复:报复。
- 鲁人:指鲁国人。
- 加:增加。
- 十一牢:比正常的礼节增加了两倍。
赏析:
此诗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外交礼仪。诗中提到,晋士鞅来访,但因为鲁国内部的权力争斗,叔孙有意让季孙对士鞅产生厌恶之情,并要求鲁国增加对其的尊重礼遇,从而显示出鲁国在对外交往中的谨慎和自卑态度。
诗中还涉及到了“归费之礼”这一特定的礼仪,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正式且庄重的礼仪,用于表达对外国宾客的尊敬和重视。通过增加这种礼仪的等级,可以看出鲁国试图以此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这首诗不仅是对鲁国外交政策的反映,也间接展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