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二十有一年春王三月,葬蔡平公。夏,晋侯使士鞅来聘。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以叛。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八月乙亥,叔辄卒。冬,蔡侯朱出奔楚。公如晋,至河乃复。

【传】二十一年春,天王将铸无射。泠州鸠曰:「王其以心疾死乎?夫乐,天子之职也。夫音,乐之舆也。而钟,音之器也。天子省风以作乐,器以钟之,舆以行之。小者不窕,大者不□瓠,则和于物,物和则嘉成。故和声入于耳而藏于心,心亿则乐。窕则不咸,总则不容,心是以感,感实生疾。今钟□瓠矣,王心弗堪,其能久乎?」

三月,葬蔡平公。蔡大子朱失位,位在卑。大夫送葬者归,见昭子。昭子问蔡故,以告。昭子叹曰:「蔡其亡乎!若不亡,是君也必不终。《诗》曰:『不解于位,民之攸塈。』今蔡侯始即位,而适卑,身将从之。」

诗句及译文:

  1. “二十有一年春王三月,葬蔡平公。”
  • 注解: 这是《左传》中记述的一年春天的日期和事件。
  • 译文: 在鲁国的日历上标记为二十一年春天三月,举行了蔡国君主平公的葬礼。
  1. “夏,晋侯使士鞅来聘。”
  • 注解: 这个事件发生在蔡公死后不久。
  • 译文: 夏季,晋国的国君派遣士鞅来鲁国进行外交访问。
  1. “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以叛。”
  • 注解: 宋国的华亥、向宁、华定三人因为不满被贬,从陈国进入宋国的南部地区,并最终反叛。
  • 译文: 宋国的华亥、向宁和华定三人因为不满自己的地位,从陈国来到了宋国的南部地区并开始叛乱。
  1. “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 注解: 这个事件发生在秋天,是七月一日,即农历的初一。
  • 译文: 秋季的第一天早晨发生了日食现象。
  1. “八月乙亥,叔辄卒。”
  • 注解: 叔辄是在八月去世。
  • 译文: 八月底,叔辄去世了。
  1. “冬,蔡侯朱出奔楚。”
  • 注解: 这是关于蔡侯朱的最后行动,他选择逃亡到楚国。
  • 译文: 冬季,蔡侯朱被迫逃离了自己的国家,投奔到了楚国。
  1. “公如晋,至河乃复。”
  • 注解: 这是鲁昭公的行动描述。
  • 译文: 鲁昭公前往晋国,但在到达黄河之后又返回。

赏析
本段文字通过记录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展示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特别是对于蔡平公的去世和其子朱的失位,以及蔡侯朱的逃亡,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不稳定。此外,文中的“不解于位,民之攸塈”一句也揭示了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之间的紧密联系,展现了作者对时事的深刻洞察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