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译文:

当初,伍员和申包胥是朋友。当楚国灭亡时,伍员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收复楚国。”申包胥说:“努力吧!如果你能收复楚国,我一定能帮助你复兴它。”当昭王在随国时,申包胥前往秦国请求援助,说道:“吴国像一头封豕、一蛇那样,不断地侵犯我国,从楚国开始。寡君失去了国家的守护,流落到荒野之中。派遣下臣向您告急,说:‘夷人不知足,就像邻接你的国土一样,这是边境上的危险。趁着吴国尚未安定,请您分出一份力量来帮助它。如果楚国最终被消灭,那么您的国家就是楚国的土地。如果您用您的神佑来安抚楚国,那么我们将世世代代侍奉您。’”秦穆公听了这些话,就派兵前去。}

{注释}

  • 《左传》:春秋时期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左丘明所著,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
  • 定公:鲁国的君主,名为姬宋,在位四年。
  • 伍员:(伍子胥)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因辅佐吴国而闻名。
  • 申包胥:春秋时期著名的爱国者,因在国难中表现出高尚的节操而著名。
  • 亡:指国家或民族的灭亡。
  • 复:恢复原状。
  • 疆埸之患:边境上的忧患。
  • 无厌:贪得无厌。
  • 秦伯(秦穆公):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名鞅,为春秋五霸之一。
  • 九顿首而坐:形容非常恭敬的样子,顿首是指头叩地,表示敬意。

{赏析}
此诗通过描述伍员与申包胥的友情及他们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合作,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忠诚。伍员在得知楚国灭亡后,向申包胥表达了要收复楚国的决心,而申包胥则以极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支持伍员,共同应对外部的威胁。他们的合作不仅体现了个人对国家的忠诚,也展示了在国家危难时刻,人们可以超越个人利益,为了更大的国家利益而团结一致。此外,诗中的“秦伯使辞焉”,描绘了秦国的统治者在听闻两位大臣的对话后,决定出兵援助的情景。这不仅展示了秦国的国际形象,也反映了当时国际政治的现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