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齐侯伐晋夷仪。敝无存之父将室之,辞,以与其弟,曰:「此役也不死,反,必娶于高、国。」先登,求自门出,死于溜下。东郭书让登,犁弥从之,曰:「子让而左,我让而右,使登者绝而后下。」书左,弥先下。书与王猛息。猛曰:「我先登。」书敛甲,曰:「曩者之难,今又难焉!」猛笑曰:「吾从子如骖之靳。」

晋车千乘在中牟。卫侯将如五氏,卜过之,龟焦。卫侯曰:「可也。卫车当其半,寡人当其半,敌矣。」乃过中牟。中牟人欲伐之,卫褚师圃亡在中牟,曰:「卫虽小,其君在焉,未可胜也。齐师克城而骄,其帅又贱,遇,必败之。不如从齐。」乃伐齐师,败之。齐侯致禚、媚、杏于卫。齐侯赏犁弥,犁弥辞,曰:「有先登者,臣从之,皙帻而衣狸制。」公使视东郭书,曰:「乃夫子也,吾贶子。」公赏东郭书,辞,曰:「彼,宾旅也。」乃赏犁弥。

先登,求自门出
翻译:第一个冲上城墙的人,从城门逃跑出来
注释:先登:在战斗中率先登上城墙。求:寻找,指逃出城墙。自门出:从城门逃离。
赏析:这是一段描述战争场景的文字,通过对话和行动展示了战争中的勇气和智慧。首先,第一个冲上城墙的人找到了出口,然后其他人也跟随他逃离了战场。这种勇气和决断力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敝无存之父将室之,辞,以与其弟,曰:「此役也不死,反,必娶于高、国。」
翻译:敝无存在的父亲把房子让给了弟弟,说:“如果这次战役不战死,以后一定娶高氏或国氏的女儿。”
注释:敝无存:没有后代的丈夫。将室之:把家产让给别人。辞:拒绝。以其弟:把他的弟弟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必:一定要。娶:娶亲。高氏或国氏:两个家族的名字。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古代婚姻观念的一种现象,即家族之间的联姻。同时,也展现了战争中人们对于亲情和未来的思考。

先登者,求自门出,死于溜下。东郭书让登,犁弥从之,曰:「子让而左,我让而右,使登者绝而后下。」书左,弥先下。书与王猛息。猛曰:「我先登。」
翻译:最先冲上城墙的人,从城门逃走,死在滑下来的水流中。东郭书让开道路给登城的人,犁弥听从了他的话。他让东郭书走左边,自己走右边,使登城的人断了后路后才跳下去。东郭书往左跑,犁弥先跳了下去。东郭书和王猛一起休息。王猛说:“我先登城。”
注释:先登者:最先冲上城墙的人。求自门出:向城门逃生。死于溜下:在水流中死去。东郭书让登:让开道路让登城的人过去。犁弥从之:听命于犁弥。“子让而左,我让而右”:让开道路时,让他走左边,让自己走右边,使他人断后路。书左:向东郭书让路。弥先下:跳下去比东郭书快。书与王猛息:和王猛一起休息。猛曰:“我先登”:王猛说:“我先登城。”
赏析:这一段描述了战争中的场面和人物之间的互动。东郭书让开道路给登城的人,而犁弥则听从了他的指挥。最后,他们共同度过了这个危机时刻。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战争中人们的勇敢和机智。

晋车千乘在中牟
翻译:晋军的战车有一千辆
注释:晋车千乘:晋国的战车有一千辆。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晋军的强大实力,体现了战争的规模和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战争中资源的争夺和战略部署的重要性。

卫侯将如五氏,卜过之,龟焦。卫侯曰:「可也。卫车当其半,寡人当其半,敌矣。」乃过中牟。中牟人欲伐之,卫褚师圃亡在中牟,曰:「卫虽小,其君在焉,未可胜也。齐师克城而骄,其帅又贱,遇,必败之。不如从齐。」乃伐齐师,败之。
翻译:卫国的君主将要进攻五氏(地名),占卜过后认为可以进攻,于是率军越过中牟(地名)。中牟人想要攻打卫国,卫褚师圃逃到中牟(地名),说:“卫国虽然小,但国君在那里,我们无法取胜。齐国的军队攻克一座城就骄傲,他们的统帅又卑微,我们如果遇到他们,一定会失败。不如跟随齐国作战。”于是就去攻击齐国的军队,打败了他们。
注释:将如五氏:要进攻五氏。卜过之:占卜是否可以通过五氏。龟焦:占卜结果不好。卫侯:卫君。当其半:占据一半的兵力。敌矣:已经成了敌人。乃过中牟:于是过了中牟。中牟人:中牟地区的居民。褚师圃:卫国的官员。亡:逃亡。寡人当其半:我的兵力占一半。敌矣:成了敌人了..
赏析:这段话描绘了卫君决定进攻五氏的决定过程和实际结果。通过占卜得知可以通过五氏,但由于齐军的到来,卫军成为了敌人。最后通过攻打中牟来阻止齐军的进攻,并取得了胜利。这反映了战争中的谋略和策略的重要性以及民众的支持力量在战争中的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