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九年春王正月。夏四月戊申,郑伯虿卒。得宝玉、大弓。六月,葬郑献公。秋,齐侯、卫侯次于五氏。秦伯卒。冬,葬秦哀公。

【传】九年春,宋公使乐大心盟于晋,且逆乐祁之尸。辞,伪有疾。乃使向巢如晋盟,且逆子梁之尸。子明谓桐门右师出,曰:「吾犹衰絰,而子击钟,何也?」右师曰:「丧不在此故也。」既而告人曰:「己衰絰而生子,余何故舍钟?」子明闻之,怒,言于公曰:「右师将不利戴氏,不肯适晋,将作乱也。不然无疾。」乃逐桐门右师。

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君子谓子然:「于是不忠。苟有可以加于国家者,弃其邪可也。《静女》之三章,取彤管焉。《竿旄》『何以告之』,取其忠也。故用其道,不弃其人。《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子然无以劝能矣。」

【诗句】:

  1. 九年春王正月,夏四月戊申,郑伯虿卒。得宝玉、大弓。六月,葬郑献公。秋,齐侯、卫侯次于五氏,秦伯卒。冬,葬秦哀公。
  2. 九年春,宋公使乐大心盟于晋,且逆乐祁之尸。辞,伪有疾。乃使向巢如晋盟,且逆子梁之尸。子明谓桐门右师出,曰:「吾犹衰絰,而子击钟,何也?」右师曰:「丧不在此故也。」既而告人曰:「己衰絰而生子,余何故舍钟?」子明闻之,怒,言于公曰:「右师将不利戴氏,不肯适晋,将作乱也。不然无疾。」乃逐桐门右师。
  3. 译文
  • 九年春季,周历的正月。夏季四月戊申日,郑国的国君郑简公去世。得到了宝玉和大弓。六月,安葬了郑国已故的献公。秋季,齐桓公和卫国国君驻扎在五邑。秦国国君去世。冬季,安葬了秦国已故的哀公。
  • 九年春季,宋国的国君派乐大心到晋国去结盟,同时迎接乐祁的尸体。因为推辞不去,就假装有病。又派向巢去晋国结盟,同时迎接子梁的尸体。子明对桐门右师说:“我还穿着丧服,而你却在敲钟,这是为什么呢?”右师回答说:“这是由于丧事的原因。”不久告诉别人:“我身穿丧服却生了孩子,我为何还要敲钟呢?”子明听说了这件事,发怒,向君主进言说:“右师将会不利于戴氏家族,他不肯前往晋国,将要发动叛乱。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会生病。”于是赶走了桐门右师。

【赏析】
此诗是《春秋左传·定公九年》,讲述了郑简公去世后的一系列事件。首先提到郑简公去世,然后描述了郑简公去世后的哀悼活动。接下来,描述了宋公与晋国的联盟情况以及宋国内发生的一些政治事件。最后,描绘了左师被驱逐的情景。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动荡和权力纷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