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晋士鞅会成桓公,侵郑,围虫牢,报伊阙也。遂侵卫。

九月,师侵卫,晋故也。

季寤、公锄极、公山不狃皆不得志于季氏,叔孙辄无宠于叔孙氏,叔仲志不得志于鲁。故五人因阳虎。阳虎欲去三桓,以季寤更季氏,以叔孙辄更叔孙氏,己更孟氏。冬十月,顺祀先公而祈焉。辛卯,禘于僖公。壬辰,将享季氏于蒲圃而杀之,戒都车曰:「癸巳至。」成宰公敛处父告孟孙,曰:「季氏戒都车,何故?」孟孙曰:「吾弗闻。」处父曰:「然则乱也,必及于子,先备诸?」与孟孙以壬辰为期。

阳虎前驱,林楚御桓子,虞人以铍盾夹之,阳越殿,将如蒲圃。桓子咋谓林楚曰:「而先皆季氏之良也,尔以是继之。」对曰:「臣闻命后。阳虎为政,鲁国服焉。违之,征死。死无益于主。」桓子曰:「何后之有?而能以我适孟氏乎?」对曰:「不敢爱死,惧不免主。」桓子曰:「往也。」孟氏选圉人之壮者三百人,以为公期筑室于门外。林楚怒马及衢而骋,阳越射之,不中,筑者阖门。有自门间射阳越,杀之。阳虎劫公与武叔,以伐孟氏。公敛处父帅成人,自上东门入,与阳氏战于南门之内,弗胜。又战于棘下,阳氏败。阳虎说甲如公宫,取宝玉、大弓以出,舍于五父之衢,寝而为食。其徒曰:「追其将至。」虎曰:「鲁人闻余出,喜于征死,何暇追余?」从者曰:」嘻!速驾!公敛阳在。」公敛阳请追之,孟孙弗许。阳欲杀桓子,孟孙惧而归之。子言辨舍爵于季氏之庙而出。阳虎入于欢、阳关以叛。

诗句:
秋,晋士鞅会成桓公,侵郑,围虫牢,报伊阙也。遂侵卫。
九月,师侵卫,晋故也。
季寤、公锄极、公山不狃皆不得志于季氏,叔孙辄无宠于叔孙氏,叔仲志不得志于鲁。故五人因阳虎。阳虎欲去三桓,以季寤更季氏,以叔孙辄更叔孙氏,己更孟氏。

译文:
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士鞅与成桓公会合,进攻郑国并围住虫牢,这是为了报复先前在伊阙被攻击的事件。接着他们又入侵卫国。
九月,晋军再次入侵卫国。这次行动的原因是之前的冲突。
季寤、公锄极和公山不狃都未能得到季氏的认可,而叔孙辄在叔孙氏中没有受到宠爱,而叔仲志在鲁国的境遇并不顺利。这五个人利用阳虎的力量。阳虎想要摆脱三桓的掌控,通过让季寤取代季氏,让叔孙辄取代叔孙氏,自己则取代了孟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秋时期晋国士鞅联合成桓公进攻郑国和卫国的历史事件。通过简洁的诗句,诗人展现了战争的背景、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诗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与复杂。同时,诗人通过描写季寤、公锄极、公山不狃和叔孙辄等人的命运变化,揭示了个人与权力之间的矛盾与挣扎,以及这种矛盾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整首诗语言简练有力,充满了历史感和时代特色,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