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公至自侵齐。二月,公侵齐。三月,公至自侵齐。曹伯露卒。夏,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公会晋师于瓦。公至自瓦。秋七月戊辰,陈侯柳卒。晋士鞅帅师侵郑,遂侵卫。葬曹靖公。九月,葬陈怀公。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侵卫。冬,卫侯、郑伯盟于曲濮。从祀先公。盗窃宝玉、大弓。
【传】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门于阳州。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阳州人出,颜高夺人弱弓,籍丘子锄击之,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锄,中颊,殪。颜息射人中眉,退曰:「我无勇,吾志其目也。」师退,冉猛伪伤足而先。其兄会乃呼曰:「猛也殿!」
二月己丑,单子伐谷城,刘子伐仪栗。辛卯,单子伐简城,刘子伐盂,以定王室。
以下是对《左传》中《定公·定公八年》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对应的译文和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 诗句:“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
- 译文:八年春季,周历的正月,鲁定公发兵入侵齐国。
- 解释:描述了定公在春季时对齐国发起的军事行为。
- 诗句:“公至自侵齐。”
- 译文:鲁定公从入侵齐国的地方返回。
- 解释:表明了从军事行动返回的情况。
- 诗句:“二月,公侵齐。”
- 译文:二月,鲁定公再次侵略齐国。
- 解释:指定公在第二个二月期间又发动了对齐国的攻击。
- 诗句:“三月,公至自侵齐。”
- 译文:三月,鲁定公结束对齐国的侵略。
- 解释:说明定公完成了对齐国的军事行动并返回。
- 诗句:“曹伯露卒。”
- 译文:曹国的曹伯露去世了。
- 解释:提及了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的去世。
- 诗句:“夏,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
- 译文:夏季,齐国派将领率领军队进攻我国西部边境。
- 解释:描绘了齐国对我国西部边境的进攻行为。
- 诗句:“公会晋师于瓦。”
- 译文:鲁定公和晋国的军队在瓦地会面。
- 解释:说明了鲁定公与晋国的联军在此地进行会晤的场景。
- 诗句:“公至自瓦。”
- 译文:鲁定公从瓦地返回。
- 解释:表明了鲁定公从瓦地完成行程后返回国内。
- 诗句:“秋七月戊辰,陈侯柳卒。”
- 译文:秋季,在戊辰日,陈国国君陈侯柳去世。
- 解释:指出了陈国君主的去世事件。
- 诗句:“晋士鞅帅师侵郑,遂侵卫。”
- 译文:晋国的士鞅率领军队侵略郑国,进而侵犯卫国。
- 解释:描述了晋国与郑国、卫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 诗句:“葬曹靖公。”
- 译文:安葬了曹国的靖公。
- 解释:表明对曹国君主的丧事有所处理。
- 诗句:“九月,葬陈怀公。”
- 译文:在九月,安葬了陈国国君陈怀公。
- 解释:反映了对陈国君主的哀悼与葬礼活动。
- 诗句:“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侵卫。”
- 译文:季孙斯和仲孙何忌率领军队侵略卫国。
- 解释:指明了两位鲁国大夫参与的军事扩张行为。
- 诗句:“冬,卫侯、郑伯盟于曲濮。”
- 译文:冬季,卫侯和郑伯在曲濮结盟。
- 解释:展示了两个国家间的政治联合或联盟事件。
- 诗句:“从祀先公。”
- 译文:祭祀祖先,尊崇先公。
- 解释:体现了对古代先王或祖先的尊敬和纪念。
通过对《左传·定公·定公八年》的诗句进行逐句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动态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历史知识,也提供了宝贵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