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五年春,城毗。夏,齐侯伐宋。晋赵鞅帅师伐卫。秋九月癸酉,齐侯杵臼卒。冬,叔还如齐。闰月,葬齐景公。

【传】五年春,晋围柏人,荀寅、士吉射奔齐。初,范氏之臣王生恶张柳朔,言诸昭子,使为柏人。昭子曰:「夫非而仇乎?」对曰:「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臣敢违之?」及范氏出,张柳朔谓其子:「尔从主,勉之!我将止死,王生授我矣。吾不可以僭之。」遂死于柏人。

夏,赵鞅伐卫,范氏之故也,遂围中牟。

齐燕姬生子,不成而死,诸子鬻姒之子荼嬖。诸大夫恐其为大子也,言于公曰:「君之齿长矣,未有大子,若之何?」公曰:「二三子间于忧虞,则有疾疢。亦姑谋乐,何忧于无君?」公疾,使国惠子、高昭子立荼,置群公子于莱。秋,齐景公卒。冬十月,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奔卫,公子锄、公子阳生来奔。莱人歌之曰:「景公死乎不与埋,三军之事乎不与谋。师乎师乎,何党之乎?」

诗句:“五年春,城毗。” 夏,齐侯伐宋。晋赵鞅帅师伐卫。秋九月癸酉,齐侯杵臼卒。冬,叔还如齐。闰月,葬齐景公。**

译文:在《左传·哀公》的这五年中,春季,晋国对柏人进行围攻。夏季,齐国发起了对宋国的军事行动。秋季,发生了一起重要的人事变动——齐侯杵臼去世。冬季,鲁国的一位公子返回齐国。闰年的秋季,为齐景公举行了葬礼。

注释:**1. “城毗”:“毗”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潍坊市诸城境内,春秋时期属于鲁国。这里指修建或加固毗邑(现在的城邑)。

  1. “伐宋”:这是一次军事行动,表明晋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政治和军事联盟。
  2. “杵臼卒”:杵臼是齐国的一种货币单位,而“杵臼之死”通常被理解为对某位重要人物的哀悼。
  3. “叔还如齐”:这里的“叔”可能是某个贵族的昵称或尊称,“还如齐”表示他返回了齐国。
  4. “闰月”:在古代中国,闰月是指在农历一年中插入的一个月,用以调整农历和太阳历的时间差。
  5. “齐景公”:齐景公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君主,他在位期间齐国经历了一系列内外政治事件。
  6. “诸子鬻姒之子荼嬖”:这句话描述了王室内部的复杂关系,其中“诸子”可能指的是王室成员,“鬻姒”是齐景公的妻子,“荼嬖”则是指这位儿子因其宠幸地位而被立为太子。
  7. “公曰”:这是范宣子的直接对话,表达了他对当前形势的看法和应对策略。
  8. “间于忧虞”:指忧虑和担忧。
  9. “谋乐”:谋划快乐的事情。
  10. “何党之乎?“:这里的“党”可以理解为朋党,即朋党之人。这句话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和不稳定。
  11. “齐燕姬生子”:描述了齐燕姬的生子事件,但最终不幸夭折。

赏析:此篇记述了春秋时代鲁国与齐国之间以及国内的政治斗争与外交活动,展现了春秋时期各国间的纷争与外交策略。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详细记录,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此外,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历史人物的情感纠葛。同时,也反映出春秋时期社会等级分明、权力争斗频发的特点。通过阅读这篇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