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六月戊辰,陈乞、鲍牧及诸大夫,以甲入于公宫。昭子闻之,与惠子乘如公,战于庄,败。国人追之,国夏奔莒,遂及高张、晏圉、弦施来奔。

秋七月,楚子在城父,将救陈。卜战,不吉;卜退,不吉。王曰:「然则死也!再败楚师,不如死。弃盟逃仇,亦不如死。死一也,其死仇乎!」命公子申为王,不可;则命公子结,亦不可;则命公子启,五辞而后许。将战,王有疾。庚寅,昭王攻大冥,卒于城父。子闾退,曰:「君王舍其子而让,群臣敢忘君乎?从君之命,顺也。立君之子,亦顺也。二顺不可失也。」与子西、子期谋,潜师闭涂,逆越女之子章,立之而后还。

是岁也,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楚子使问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当王身乎!若禜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不谷不有大过,天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禜。

诗句

1. 夏六月戊辰,陈乞、鲍牧及诸大夫,以甲入于公宫。昭子闻之,与惠子乘如公,战于庄,败。国人追之,国夏奔莒,遂及高张、晏圉、弦施来奔。

2. 秋七月,楚子在城父,将救陈。卜战,不吉;卜退,不吉。王曰:「然则死也!再败楚师,不如死。弃盟逃仇,亦不如死。死一也,其死仇乎!」命公子申为王,不可;则命公子结,亦不可;则命公子启,五辞而后许。将战,王有疾。庚寅,昭王攻大冥,卒于城父。子闾退,曰:「君王舍其子而让,群臣敢忘君乎?从君之命,顺也。立君之子,亦顺也。二顺不可失也。」与子西、子期谋,潜师闭涂,逆越女之子章,立之而后还。

3. 是岁也,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楚子使问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当王身乎!若禜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不谷不有大过,天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禜。

译文

1. 在夏六月戊辰日,陈乞、鲍牧和众多大臣率领甲士进入鲁国的国君寝宫。昭公得知此事后,与惠公乘坐马车去朝见国君。在庄地与楚军交战,战败。国内的人追赶他们,国夏逃亡到莒国,随后跟随高张、晏圉、弦施一起逃亡。

2. 在秋七月,楚灵王在城父,准备援助陈国。他占卜战争结果不吉;占卜退兵也不吉利。楚王说:“既然如此,我宁愿战死沙场,两次打败自己的军队总比丢掉盟约、逃避仇敌好。即使死一次,也是死得其所。”于是命令公子申为国君,但公子申不同意;接着又命令公子结,但公子结也不同意;最后才答应由公子启担任,但经过五次推让才勉强答应。就在此时,楚灵王因生病而出征。庚寅日,楚灵王进攻大冥,在城父去世。子闾退避三舍之后,说:“君王舍弃他的亲生儿子而谦让,臣下们岂敢忘记您的恩德?听从您的命令,这是顺应天命的;拥立您的儿子继位,这也是顺应天命。这两条顺应天命的事不能丢失。”然后与子西、子期商议后,暗中调动军队堵塞要道,迎接越女的儿子章即位,然后再返回。

3. 那年秋天,天空中出现了很多红色的鸟儿,环绕着太阳飞翔,持续了三天。楚灵王派人向周太史询问原因。周太史说:“这大概与君王有关吧!如果用符咒消除它,可以转移到令尹或者司马身上。”楚王说:“除去心腹的病痛,却让臣下承担重任,有什么好处呢?我不曾有过大的过错,上天会让我早逝吗?如果有罪应该接受惩罚,又怎么能转移呢?”于是就没有进行消灾仪式。

注释

1. 陈乞、鲍牧和众多大臣带领武装部队进入君主宫室(”戊辰”:古代纪日方法中的“干支”)。昭公得知消息后,与惠公一起前往拜见国君。他们在庄地与楚军交战(”战于庄”),最终导致失败(”败”)。国内的人追赶他们(”国人追之”),国夏逃亡到莒国(”遂及高张、晏圉、弦施来奔”)。

2. 楚灵王在城父,打算救援陈国(”将救陈”)。他占卜战争结果不吉利(”不吉”);占卜退兵也不吉利(”不吉”)。楚王说:“既然如此,我宁愿战死沙场,两次打败自己的军队总比丢掉盟约、逃避仇敌好。即使死一次,也是死得其所。”于是命令公子申为国君(”命公子申为王”),但公子申不同意;接着又命令公子结,但公子结也不同意;最后才答应由公子启担任,但经过五次推让才勉强答应。就在此时(”将战”),楚灵王因病出征(”将战,王有疾”)。庚寅日,楚灵王进攻大冥,在城父去世(”卒于城父”)。子闾退避三舍之后(”退”, “舍”),说:“君王舍弃他的亲生儿子而谦让,臣下们岂敢忘记您的恩德?听从您的命令,这是顺应天命的;拥立您的儿子继位,这也是顺应天命。这两条顺应天命的事不能丢失。”然后与子西、子期商议后,暗中调动军队堵塞要道,迎接越女的儿子章即位(”遂及越女之子章”),然后再返回。

3. 那年秋天,天空中出现了很多红色的鸟儿,环绕着太阳飞翔,持续了三天(”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楚灵王派人向周太史询问原因(”使问诸周大史”)。周太史说:“这大概与君王有关吧!如果用符咒消除它,可以转移到令尹或者司马身上”(”周大史曰:其当王身乎!若禜之,可移于令尹、司马”)。楚王说:“除去心腹之疾,却让臣下承担重任,有什么好处呢?我不曾有过大的过错,上天会让我早逝吗?如果有罪应该接受惩罚,又怎么能转移呢?”于是就没有进行消灾仪式。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楚国国君楚灵王在城父时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包括他准备救援陈国、占卜结果不吉、疾病困扰等。同时,诗中还描绘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以及他在面对困难时的决断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