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使朱毛告于陈子,曰:「微子则不及此。然君异于器,不可以二。器二不匮,君二多难,敢布诸大夫。」僖子不对而泣,曰:「君举不信群臣乎?以齐国之困,困又有忧。少君不可以访,是以求长君,庶亦能容群臣乎!不然,夫孺子何罪?」毛覆命,公悔之。毛曰:「君大访于陈子,而图其小可也。」使毛迁孺子于骀,不至,杀诸野幕之下,葬诸殳冒淳。

公使朱毛告于陈子,曰:「微子则不及此。然君异于器,不可以二。器二不匮,君二多难,敢布诸大夫。」

朱毛向陈子报告说:“如果不是子家的帮助,我就不可能做到这些。但是国君您与普通器皿不同,不应该有多个。如果有两个国君,那么国家就不会匮乏,但如果两个国君,将会有很多麻烦。我恭敬地将这件事告诉您,希望您能考虑。”

僖子回答说,没有回应朱毛的话,并流着泪,说:“您难道不认为君王不信任大臣吗?因为齐国正处在困境之中,我们又有忧患。少君不能担任重任,是因为想要扶持年长的国君。这样也许能够容纳大臣吧!不然的话,这个年轻的君主有什么罪?”

毛回答朱毛说:“您大访陈子而图谋小事情是不可以的。”于是派遣毛把孺子迁移到骀地(今山西稷王山),但未能到达,便把他杀死在野幕之下,葬在殳冒淳地。

注释:

  1. 《左传·哀公六年》:这是《左传》中有关哀公六年(前458)事件的记载。
  2. 公使:指鲁哀公派使者朱毛去陈国。朱毛可能是一位官员或使者的名字。
  3. 朱毛告于陈子:朱毛向陈国的子家报告了鲁哀公的意图和行动。
  4. 微子则不及此:如果没有子家的帮助,鲁哀公就无法做到这些事情。”微子”在这里指的是子家。
  5. 然而君异于器,不可以二:但是作为国君的人与一般器皿不同,不应该有多个。”异于器”指的是不同于普通器皿的意思,这里强调国君的特殊地位和责任。”不可以二”表示不应该有多个领导者或权力中心。
  6. 器二不匮:如果有两个国君,那么国家就不会匮乏。这里的“器”指的是国家,“匮”表示匮乏。
  7. 君二多难:但是如果有两个国君,将会有很多麻烦。”多难”表示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8. 敢布诸大夫:我恭敬地将这件事告诉您,希望您能考虑。”诸”是指所有,”大夫”指的是鲁国的大臣们。
  9. 僖子不语:僖子没有回应朱毛的话。这可能是因为他感到震惊或者困惑,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情况。”不语”表示没有回应或说话。
  10. 而图其小可也:但是您只是考虑到了小事,却没有考虑到大局。这里的“图”指的是计划或打算,”小可”表示小的事情或局部的利益。
  11. 使毛迁孺子于骀,不至:派遣毛把孺子迁移到骀地,但未能到达。这里的“骀”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名或地点,但具体位置不详。
  12. 杀诸野幕之下,葬诸殳冒淳:最后他们被杀害在野幕之下,并埋葬在殳冒淳地。这里的“野幕之”可能是指在野外搭起的临时营地或帐篷。”殳冒淳”是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赏析:
    这篇文章描述了鲁哀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不惜牺牲其他臣子的生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极端的做法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是非常罕见的,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权力的极度渴望和对生命价值的轻视。同时,文章也揭示了政治斗争中的残酷性和无情性,以及人性中的矛盾和复杂性。
    文章通过朱毛向陈子报告鲁哀公的计划和意图,引出了后续的事件发展。朱毛作为使者的身份,他的言行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他的行为反映了鲁哀公对权力的执着追求和对臣子的无情压迫。
    文章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鲁哀公与其他大臣之间的观点和态度差异。僖子的回答虽然没有正面回应朱毛,但从侧面表达了他对鲁哀公行为的质疑和担忧。这体现了当时政治环境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文章通过描写鲁哀公最终的行动结果,强调了权力斗争中的残酷性和政治斗争中的无情性。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和复杂性。在面对生死抉择时,人们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而在政治斗争中,这种矛盾和复杂性会更加突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