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出公自城锄使以弓问子赣,且曰:「吾其入乎?」子赣稽首受弓,对曰:「臣不识也。」私于使者曰:「昔成公孙于陈,宁武子、孙庄子为宛濮之盟而君入。献公孙于卫齐,子鲜、子展为夷仪之盟而君入。今君再在孙矣,内不闻献之亲,外不闻成之卿,则赐不识所由入也。《诗》曰:『无竞惟人,四方其顺之。』若得其人,四方以为主,而国于何有?」
卫出公自城锄使以弓问子赣,并且说:「我能够进入齐国吗?」子赣叩头接受弓,回答说:「下臣不知道。」私下告诉使者:「从前成公孙在陈国,宁武子、孙庄子为宛濮的盟会而国君入朝。献公孙在卫国齐,子鲜、子展为夷仪的盟会而国君入朝。现在国君又两次在鲁地了,内不听闻献公的亲族,外不闻成公的大臣,那么赐不识所由入啊。《诗》曰:『无竞惟人,四方其顺之。』如果得到贤人,四方将归附他为主,那国家还有什么呢?」
注释:
- 哀公二十六年:这是《左传》记载的事件发生的年代。
- 卫出公:是当时的卫国国君,名叫姬突,字子恶。
- 城锄:地名,可能是卫国的一个城市或者地区,出公派人去那里。
- 子赣:指子赣(?—前560年),鲁国大夫,名获,字子赣。
- 稽首:一种古代礼敬动作,叩头至地,表示敬意。
- 昔:以前,指过去。
- 成公孙:即成公,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姓成,名友。
- 陈:指陈国,古国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 宁武子:即宁喜,卫国的大夫。
- 孙庄子:即孙文子,卫国的大夫。
- 献公孙:即献公,春秋时期的鲁国君主,姓姬,名克。
- 齐:指的是齐国,当时鲁国的邻国。
- 子鲜:即子罕,卫国的大夫。
- 子展:即仲尼,卫国的大夫。
- 夷仪:地名,位于现在的山东省济宁市境内,是当时鲁国与齐国之间的一部分领土。
- 四方其顺之:四方将会服从他。
- 如得其人:如果他能得到这个人。
- 四邻:四周的国家。
- 主:这里是指国君。
- 何有:有什么。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卫出公在鲁地的经历,以及他对能否进入齐国的内心感受和疑惑。全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出公对于自己的命运和未来的种种担忧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外交关系。诗中的“无竞惟人,四方其顺之”等句子,体现了诗人对贤能之人的向往和尊重,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