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二十七年春,越子使后庸来聘,且言邾田,封于骀上。
二月,盟于平阳,三子皆从。康子病之,言及子赣,曰:「若在此,吾不及此夫!」武伯曰:「然。何不召?」曰:「固将召之。」文子曰:「他日请念。」
夏四月己亥,季康子卒。公吊焉,降礼。
晋荀瑶帅师伐郑,次于桐丘。郑驷弘请救于齐。齐师将兴,陈成子属孤子三日朝。设乘车两马,系五色焉。召颜涿聚之子晋,曰:「隰之役,而父死焉。以国之多难,未女恤也。今君命女以是邑也,服车而朝,毋废前劳。」乃救郑。及留舒,违谷七里,谷人不知。乃濮,雨,不涉。子思曰:「大国在敝邑之宇下,是以告急。今师不行,恐无及也。」成子衣制,杖戈,立于阪上,马不出者,助之鞭之。知伯闻之,乃还,曰:「我卜伐郑,不卜敌齐。」使谓成子曰:「大夫陈子,陈之自出。陈之不祀,郑之罪也。故寡君使瑶察陈衷焉。谓大夫其恤陈乎?若利本之颠,瑶何有焉?」成子怒曰:「多陵人者皆不在,知伯其能久乎?」中行文子告成子曰:「有自晋师告寅者,将为轻车千乘,以厌齐师之门,则可尽也。」成子曰:「寡君命恒曰:『无及寡,无畏众。』虽过千乘,敢辟之乎?将以子之命告寡君。」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诗句:
春日和风暖,越子使者临。 译文: 在《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七年》中,记载了“越子使后庸来聘,且言邾田,封于骀上”的事件。越子派遣使者后庸前来进行聘问,并提及了自己的领土——邾田,被正式授予封地于骀上。
在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聘问是一种外交礼仪,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加强国家间的联系与和平稳定。此次越子的遣使,不仅展示了其对晋国的尊重,也可能预示着未来两国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或联盟关系。同时,晋国作为当时的主要强国,对此类国际事务有着较大的话语权,此事件也可能反映了晋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
赏析:
诗中提到的“大夫陈子”,即指晋国的大夫陈成子,他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行动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政治智慧,也反映了晋国整体的策略布局。从文中可以看出,晋国内部对于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有着明确的战略方针,而陈成子的行动则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
陈成子在面对齐师救援郑国的情况时,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忠诚与担当,同时也反映了晋国作为一个整体,对于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自觉与行动。通过这种内外兼修的策略,晋国不仅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胜利,也在内政处理上显示了其成熟与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