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公游於陵阪,遇孟武伯于孟氏之衢,曰:「请有问于子,余及死乎?」对曰:「臣无由知之。」三问,卒辞不对。公欲以越伐鲁,而去三桓。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孙有陉氏,因孙于邾,乃遂如越。国人施公孙有山氏。
悼之四年,晋荀瑶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知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知伯入南里,门于桔柣之门。郑人俘酅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将门,知伯谓赵孟:「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知怕不悛,赵襄子由是惎知伯,遂丧之。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
诗句翻译及赏析
原文
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公游於陵阪,遇孟武伯于孟氏之衢,曰:「请有问于子,余及死乎?」对曰:「臣无由知之。」三问,卒辞不对。公欲以越伐鲁,而去三桓。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孙有陉氏,因孙于邾,乃遂如越。国人施公孙有山氏。
译文
哀公担心三桓的奢侈,想要通过诸侯来消除他们。三桓也担心哀公的轻信,因此君臣关系很疏远。哀公在陵阪游玩,在孟氏街口遇到孟武伯,说:“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我什么时候会去世?”孟武伯回答说:“我没有办法知道。”哀公连续问了三次,孟武伯最终回答不出来,没有回应。哀公想通过攻打越国来消除三桓,但秋天八月甲日,哀公前往公孙有陉氏,然后到邾国,于是又到了越国。国内的公孙有山氏向哀公进献。
注释
- 陵阪:地名,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境内。
- 孟武伯:名武仲,是孟懿子的儿子。
- 盂氏:春秋时期的贵族家族,孟氏是其分支之一。
- 公孙有陉氏:鲁国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山东省莒县一带。
- 越国:古代东部的一个诸侯国。
- 公孙有山氏:鲁国的大夫家族,向哀公进献。
赏析
这首诗通过哀公与孟武伯的对话反映了哀公对三桓的忧虑和疑虑。诗歌描绘了哀公在游玩时偶遇孟武伯的情景,并询问孟武伯有关自己寿命的问题,表达了他对三桓的警惕与担忧。随后,哀公计划通过攻打越国来摆脱三桓的影响,展现了他的果断与决绝。最后,诗中描述了孟武伯对于死亡问题的回答,暗示了他可能对生死看得淡然,从而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整体上,诗歌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状况以及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