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诗句

  1. 子鱼论战:此诗讨论了宋国与楚国的战争。
  2. 楚人伐宋以救郑:楚国攻打宋国是为了解救郑国的困境。
  3. 宋公将战:宋国君主准备进行战斗。
  4. 大司马固谏曰:宋国的大司马坚持劝阻。
  5. 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表示上天已经放弃商朝很久了,君主如果继续振兴它,就无法原谅。
  6. 冬十一月己巳朔:冬季的十一月第一天。
  7.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国君主和楚国人在泓水附近交战。
  8. 宋人既成列:宋军已经排好阵势。
  9. 楚人未既济:楚军没有完全渡过河。
  10. 请击之:建议攻击楚军。
  11. 未可:不同意。
  12. 既陈而后击之:等宋军全部摆好阵势后再攻击。
  13. 国人皆咎公:国内的人都责备宋公。
  14. 不鼓不成列:即使不鼓起士气,也不可以没有秩序地作战。
  15. 子鱼曰:这是子鱼(或称为子鱼的顾问)的话。

译文

宋国国君即将进行一场战斗。大司马极力劝止:“上天早就放弃商朝了,您现在振兴它,那是无法宽恕的。”但宋公没有听从他的劝阻。冬天十一月初一,宋公跟楚国军队在泓水交战。宋军已准备好阵势,而楚军尚未渡河完毕。司马说:“他们人多我人少,趁他们还没有渡完河,我们应当先攻击他们。”宋公说:“不行。”等楚军渡过一半,又去报告。宋公说:“还不行。”等到楚军摆好阵势之后再攻击他们,宋军被打败了。宋公受了伤,门官也阵亡了。
国内的人都责怪宋公。宋公说:“君子不重伤,不要擒获年老的人。古代作战,不会因为地势险要而不进攻。寡人虽然是亡国的残余力量,但是不鼓起士气,就不会形成整齐的阵势。”子鱼说:“您不懂得战争。强大的敌人,虽然处于险境却没有摆开阵势,这是上天帮助他。处于险阻地形时反而去进攻他们,这难道不可以吗?还是有点害怕!况且现在的强敌,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追赶到老年的老人,抓到了也要抓住,有什么值得担心的?明白耻辱是教战争,追求杀敌的目标啊。受伤还没到死的程度,为什么要忌讳再次受伤呢?如果爱惜重伤的人,就不应该伤害;爱惜年长的,就应该俘虏。三军依靠的是有利的形势来利用,金鼓靠声音信号来指挥。有利的形势使用它们,处于险阻地形就可以;气势盛大就能集中意志,鼓声震耳就可以行动了。”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春秋时期军事策略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利用自然条件和地形优势。子鱼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天之赞我也”,意味着天意可以帮助弱势的一方。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和天时地利的重视,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自然的有利条件能够为军事行动提供助力,增加胜利的可能性。

诗中的“不鼓不成列”表明即使在不利的条件下,也不能丧失纪律,保持整齐的阵势对于取得胜利至关重要。这一点在当时的军事实践中尤为重要,因为整齐的阵型不仅能够有效防御敌人的进攻,而且在必要时也能快速有效地发起反击。

子鱼的教诲强调了战争中的智慧和谨慎,即使是面对强大的敌人,也不能盲目冒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这种态度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宝贵的,无论是商业竞争、体育比赛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决策,都需要智慧和谨慎来应对各种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