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 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 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乃还。
译文:
夏季,齐孝公率军进攻我国边境。国君派展喜前往犒劳军队,并让展禽向齐军下达命令。当齐侯的军队还没有进入鲁国境内时,展喜跟在其后,说:“寡君听说君王亲自率领大兵压境,将使我们的敝邑受到侮辱,派下臣前来犒劳执事。”齐侯说:“鲁国人感到恐惧吗?”对答说:“小人已经感到恐惧了,君子则不然。”齐侯说:“宫室如同悬挂着空酒器,田野上没有绿色的草,你们靠什么来感到不恐惧呢?”回答说:“凭借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大公辅佐周朝,是周朝的股肱大臣,辅佐成王。成王慰劳他们,并赏赐给他们盟约,说:‘世世代代子孙后代,不要相互伤害啊!’这盟约载在盟府中,太师掌管此事。桓公因此联合诸侯,商议他们的不合心意,弥补他们的过失,匡正挽救他们的灾祸,这是昭明古代的职官。到了您即位以后,诸侯们希望的是这样的:要遵循桓公的业绩。我们敝邑不敢保聚守备,说:‘难道我们继承父辈的王位九年,而抛弃先王的命令,废弃自己的职位?那对于先君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您肯定不会这样去做。依靠这一点而不感到恐惧。”齐侯于是撤军回国。
注释:
- 夏:指夏天。
- 齐孝公:齐国的君主。
- 我:指鲁国。
- 公使:国君派遣使者出访。
- 展喜:即“展禽”,鲁国的贤臣。
- 受命于展禽:接受展禽的指示。
- 齐侯未入竟:指齐孝公的军队还没有进入鲁国境内。
- 从之:跟随。
- 闻:听到。
- 亲举玉趾:亲自率领军队前进。
- 将辱于敝邑:将要使我们的国家蒙受耻辱。
- 下臣:谦称的卑贱身份。
- 成王:齐襄公的儿子姬午,继位后为齐僖公。
- 太师:古代官名,主管国家礼仪和祭祀事务。
- 纠合诸侯:召集诸侯。
- 弥缝其阙:弥补他们的过失。
- 昭旧职:表明自己仍能承担古代的职任。
- 其必不然:肯定齐侯会撤军的。
赏析:
这首诗写齐孝公伐鲁,鲁国大夫展喜去犒劳齐军,展喜以礼相待,齐孝公也礼遇他,但展喜却坚持要齐侯归还侵地。诗中展喜的言辞充满了自信和坚定。他首先称赞周文王和周公辅佐周成王的功绩,接着指出齐孝公违背先王的旨意,背离周礼,最后用历史典故说明齐孝公不会得逞,并要求齐孝公退兵。这首诗通过展喜的对话表现了他作为鲁国大夫的自尊和自信,同时也显示了他对鲁国前途的关切和期望。展喜的语言简洁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使得齐孝公不得不撤军回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