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诗句释义:

  • “富贵不能淫”:形容一个人即使拥有财富和地位,也不应该沉迷其中,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他们能够一怒之下让诸侯都感到恐惧,但同时也能让天下安定下来。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孟子说:”这是怎么成为大丈夫的呢?你还没有学习过礼吗?男子的成年礼是由父亲主持的,女子的出嫁礼是由母亲主持的,父母会送到门口告诫说:‘去到夫家,必须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丈夫。’以顺从作为正确的行为,是妻妾的行为。’”

译文:

  •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就能使诸侯都感到恐惧,而一旦他们安心于自己的位置就能让整个天下都平静下来。”
  • 孟子说:“那怎么能称之为大丈夫呢?你还没有学习过礼法吗?男子成年时,父亲主持加冠仪式;女子出嫁时,母亲主持送嫁仪式并告诫说:‘到了夫家,必须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确行为的是妻子妾媵的行为。”

赏析:
这段对话展示了孟子对于“大丈夫”定义的看法,他反对的是过度的野心和欲望导致道德沦丧,强调了在道德和礼仪上的修养和自我约束。孟子通过公孙衍和张仪的例子来说明即使是有权有势的人,也不能放纵自己的私欲和野心。他强调的是在社会和家庭中应有的责任感和尊重他人的态度,这些都是成为真正大丈夫的必要条件。同时,孟子还批评了某些女性角色,即妻妾对丈夫的顺从而忽视了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要求,这也是对女性角色的一种反思和提升。整体上,这段对话反映了孟子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规范的重视,以及他对道德纯洁性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