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首寓言故事诗,内容上属于记叙文,人物、时间、地点都交代得十分清楚。在翻译时要忠于原著,不添不漏;要忠于事实,不妄加发挥,做到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能断章取义。
①夸父:传说中的巨人,力大无比。逐:追赶;日:指太阳。渴:口渴。
②入日:追逐到太阳。
③河、渭:黄河和渭水。不足:不够。
④北饮大泽:向北到大沼泽地饮水。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方向;饮:喝。大泽:地名。
⑤道渴而死:在追及太阳的过程中,口渴死了。“道渴”为副词作状语,表示方式;“死”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结果。
⑥弃其杖,化为邓林:把手中的拐杖扔掉了(后成为树木),化为树林。
⑦邓林:一种树的名称。
【答案】
①夸父与日逐走,进入太阳里去;
②他因口渴而想喝水,就喝黄河、渭水里的水;
③黄河、渭水里的水喝干了,他又向北到大沼泽地饮水;
④他在追及太阳的过程中,因口渴而死了。
丢弃拐杖,他的躯体就变成了一棵大树,名叫“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