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不蹶。君子道之顺以达。
宗其贤良辩其殃孽□□□。请成相。
道圣王。尧舜尚贤身辞让。
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尧让贤。以为民。
汜利兼爱德施均。辩治上下。
贵贱有等明君臣。尧授能。
舜遇时。尚贤推德天下治。
虽有贤圣。适不遇世孰知之。
尧不德。舜不辞。
妻以二女任以事。大人哉舜。
南面而立万物备。舜授禹以天下。
尚德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
内不阿亲贤者予。禹劳心力。
尧有德。干戈不用三苗服。
举舜圳亩。任之天下身休息。
得后稷。五谷殖。
夔为乐正鸟兽服。契为司徒。
民知孝弟尊有德。禹有功。
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
北决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
禹傅土。平天下。
躬亲为民行劳苦。得益皋陶。
横革直成为辅。契玄王。
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天乙汤。
诗句原文:
请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
请布基。慎圣人。愚而自专事不治。主忌苟胜。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反其施。尊主安国尚贤义。拒谏饰非。
翻译结果:
请成相。世上的祸殃,愚蠢昏暗导致贤良之人坠落。君主无贤,如同没有眼睛一样无所依靠。
请布基。要谨慎使用圣人,愚蠢的人自以为是,却无法治理国家。君主忌惮贤能,群臣无人劝谏,必将遭受灾难。
论臣过。反过来实施自己的错误。尊重主人,安定国家,崇尚贤德。拒绝进谏,掩饰非议。
注释解释:
- 请成相:此句为诗歌的开篇,意在表达对某种情况或现象的担忧和批评。
- 世之殃:指世上的祸患和灾难。
- 愚暗愚暗堕贤良:指那些愚昧且昏庸的人使贤良之人受害。
- 人主无贤:指君主如果没有贤明的人辅佐,就像没有眼睛一样无法看到正确的事情。
- 如瞽无相何伥伥:比喻像瞎子一样,无法辨别是非,形容君主或领导者缺乏辨别能力。
- 请布基:建议使用基础的原则或方法。
- 慎圣人:谨慎对待贤人,避免他们因为自身的缺点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 愚而自专事不治:指那些愚昧且自以为是的人,只会固执己见,无法处理好事务。
- 主忌苟胜:君主忌讳真正的胜利,而是追求表面的成功或短暂的胜利。
- 群臣莫谏必逢灾:指即使有忠臣直言进谏,但君主如果不听劝告,最终必定会遭遇灾难。
- 论臣过:指评论臣子的错误行为。
- 反其施:指改正之前的错误行为或做法。
- 尊主安国尚贤义:强调尊敬君主、安定国家、崇尚贤德的重要性。
- 拒谏饰非:指故意拒绝接受正确的意见,美化自己的错误,以掩盖问题。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系列政治和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和政治状况的忧虑。其中,“请成相”三句直接指出了社会的问题——君主无贤,导致贤良之人受害。接下来,“请布基”至最后两句,则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态度,即应谨慎使用贤才,避免表面的胜利和表面的成功,以及应勇于接受正确的意见并改正错误。整体上,这首诗反映了先秦时期对于政治伦理和治国之道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