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民所苦者非此也,苦于厚作敛于百姓。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
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欲实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
译文
墨子在《墨子·兼爱下》中说:“古代的人民,不知道建造房屋的时候,就在山丘上居住,用洞穴来居住,因为地面潮湿而伤害人们的身体,所以圣王就建造了房屋。关于建造房屋的方法,就是房屋的高度足够抵御潮湿,墙壁足够防御风寒,屋盖足以防止雪霜雨露,墙的高度足以区分男女之间的界限,只要遵循这些原则就够了。凡是耗费钱财劳力,但又不能带来利益的建筑都是不应该建造的。修建城墙,虽然会使百姓劳累,但是不会对他们造成伤害,因为这些城墙是按照常法修造的,收取他们的赋税,虽然会让他们花费钱财,但是也不会使他们感到痛苦。百姓所忍受不了的并非是这个,而是繁重的赋税。因此圣王建造房屋,是为了让人民能够生活得舒适,而不是作为观赏的对象;制作衣服和鞋子是为了方便自己,而不是为了炫耀奇特的样式。因此在自己身上节约,在百姓中间教育他们,这样天下的百姓才能够得到治理,国家才能够富足。”
赏析
这段文字反映了墨子对于建筑与民众生活关系的深刻见解。他提出,古代的统治者在建造房屋时考虑到了对人民的保护和便利,而现代的一些统治者则相反,不仅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还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秩序。这体现了墨子倡导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即政府应当关心百姓的生活和幸福,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荣耀和享乐。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借鉴墨子的这种思想。无论是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还是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中,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和利益,避免过度消耗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同时,也应当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墨子的这段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关注民生问题,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