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故何也?
子墨子言曰:执有命者以杂于民间者众。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命……虽强劲,何益哉?”以上说王公大人,下以驵百姓之从事,故执有命者不仁。故当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
然则明辨此之说,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必立仪。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诗句释义与译文
诗句解读
子墨子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故何也?”
- 关键词:王公大人、政治、治理国家者、欲望、厌恶
- 注释:王公大人指的是古代的高级统治者,治理国家者则指那些试图管理国家事务的官员和领导者。他们希望通过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众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但现实往往与此相反,导致社会混乱,失去原本的愿望。
译文
墨子说:“过去统治国家的王公大臣们,都希望国家富强,人民众多,法律制度井然有序。然而结果却是国不成国,家不成家,社会秩序一片混乱。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那些持有宿命论的人把各种事情都解释为天命的安排,使得人们不再努力去改变现状。”
- 翻译:过去统治国家的王公大臣们,都希望国家富强,人民众多,法律制度井然有序。然而结果却是国不成国,家不成家,社会秩序一片混乱。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那些持有宿命论的人把各种事情都解释为天命的安排,使得人们不再努力去改变现状。
关键概念分析
- 命定思想的危害:持命定论的人认为人的富贵贫贱、国家的兴衰是由天意决定,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社会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
- 社会影响:当统治者和百姓均受到这种思想的束缚时,国家无法实现富强,人民也无法享受到幸福安康的生活。
- 实践检验的必要性:墨子提倡通过“三表法”来检验言论的正确性,即考察历史事实、社会实际情况以及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一观点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