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春也,其执固不可指也;逃臣,不智其处;狗犬,不智其名也;遗者,巧弗能两也。
智:智狗重智犬,则过;不重,则不过。
通:问者曰:“子知驘乎?”应之曰:“驘,何谓也?”彼曰:“施。”则智之。若不问驘何谓,径应以弗智,则过。且应,必应问之时。若应长,应有深浅、大常中;在兵人长。
所:室堂,所存也。其子,存者也。据在者而问室堂,恶可存也?主室堂而问存者,孰存也?是一主存者以问所存,一主所存以问存者。
五合,水、土、火、火离,然火铄金,火多也。金靡炭,金多也。合之府水,木离木。若(识)麋与鱼之数,惟所利。
无:欲恶伤生损寿,说以少连,是谁爱也?尝多粟,或者欲不有能伤也,若酒之于人也。且■人利人,爱也,则唯■,弗治也。
这首诗是《墨子·第四十三章·经说(下)》的一部分,主要讨论了“所”的含义、“智”、“通”和“无”的问题。
“所”:这里的“所”指的是事物的本质或本质属性。它无法被具体指出或描述,只能通过经验或观察来理解。例如,“逃臣不智其处”,意思是逃亡的臣子无法确定他所处的位置。
“智”: 这里的“智”是指对事物的本质或本质属性的理解。如果一个人过于关注事物的形式或表面现象,就可能导致理解上的错误或偏差。例如,如果一个人过于关注狗的名称或外貌,就可能会误解狗的本质属性。
“通”: 这里的“通”指的是一种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地理解事物的本质或本质属性。如果一个人不能准确地理解事物的本质或本质属性,就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判断或决策。例如,如果一个人不能准确地理解“驘”的定义,就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决策。
“无”: 这里的”无”指的是一种状态,即没有欲望或喜好。如果一个人过于追求欲望或喜好,就可能会伤害到生命和健康。例如,如果一个人过度饮酒,就可能会损害健康甚至生命。同时,这种“无”的状态也是“欲恶伤生损寿”的原因,意味着过度的欲望或喜好会伤害到生命和健康。
这首诗主要讨论了对事物的本质、理解能力以及欲望与喜好的关系。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