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徒娱、县子硕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子墨子游荆耕柱子于楚。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耕柱子处楚无益矣!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子墨子曰:“未可智也。”毋几何而遗十金于子墨子,曰:“后生不敢死,有十金于此,愿夫子之用也。”子墨子曰:“果未可智也。”

诗意解读:

  • 治徒娱和巫马子的对话:治徒娱询问墨子关于“为义”的重要性,墨子用建造墙的例子来比喻。他解释,一个人如果能够承担建造、填充土壤或点燃火焰等任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那他的“为义”就已完成了。这反映了对义的不同理解和执行方式的重要性。

  • 注释:“治徒娱”、“巫马子”指的是提问的两位学者或弟子;“为义”、“大务”代表对义的理解与实践。

  • “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比喻中,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同一目标,每个角色都是必不可少的。

  • 巫马子的解释:巫马子质疑墨子兼爱天下的理念是否真正有益于天下,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并未给天下带来害处。墨子通过比较两个不同角色(一人浇灌一人增火)的任务,指出每个人所做的贡献同样重要,并批评巫马子只关注自己的观点。

  • 注释:“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表示理解对方立场但认为对方未能全面考虑问题。

  • “我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表明墨子坚持自己的立场,强调每个人的行动都是有意义的。

  • 墨子的回应和后续:面对别人的财富请求,墨子表达了自己无法判断其意图的无奈。尽管有人提供了丰厚的礼物,但他仍保持谦逊,拒绝使用这份财富。

  • 注释:“未可智也”:表示墨子认为自己的判断无法轻易做出,强调个人能力有限。

  • “毋几何而遗十金于子墨子”:描述了慷慨的赠予情景,虽然有请求,但墨子拒绝了。

赏析:
此诗展示了墨家学派的核心理念之一——兼爱。墨子通过具体例子阐述了“义”的多样性和每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不同人物之间的辩论与理解差异,体现了墨家的辩论精神。墨子的坚持和谦虚态度也传达了儒家的谦逊品质。整体上,这是一段展示墨家哲学及其社会实践的重要文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